2014年第三季度全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状况通报

15.10.2014  17:01

为落实省政府“食药安全 诚信河北”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科学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其中,每季度开展一次省政府食安委成员单位风险会商会议,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下面,向大家通报第三季度的相关情况。

一、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

第三季度,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农业、林业、粮食、卫生、质监、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食安委成员单位密切合作,履职尽责,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生产经营秩序总体规范,主要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暑期全省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中秋国庆期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

期间,省公安厅开展了“餐桌保卫战”和“肉类犯罪专项治理”行动,今年已侦办食品犯罪案件5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84名;省农业厅开展了瘦肉精、生鲜乳、水产品、畜禽屠宰整治行动;省林业厅加强了果品生产源头监管;省粮食局加强了库存粮食和收获粮食检验监测,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省质监局加强了食品相关产品抽检力度;工商部门开展了打击“傍名牌”和打击违法广告行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了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省卫计委开展了海参、保健食品胶囊、含乳食品、学生餐等风险监测;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实施了肉及肉制品、清真食品、桶装水、农村市场、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省“食药安全诚信河北”三年行动计划、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食品集中生产区整治提升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效良好。

二、食品监督抽检情况及隐患分析

综合各部门监督抽检情况,三季度,全省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加工食品、进出口食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季度共完成食品监督抽检19类2524批次,实物质量合格2473批次,不合格51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98.0%。乳制品、粮食制品、饮料、罐头等11类食品未检出实物质量不合格样品;炒货及坚果制品合格率为60.0%,主要是过氧化值超标;茶叶合格率为79.4%,主要是稀土超标;其他6类食品合格率在93.4%、99.2%之间,不合格项目分别为:餐饮食品、糕点、饼干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水产品中的镉,植物油中的酸值,皮蛋中的铅超标等。还有一些产品标签不合格,主要是标注不规范。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及相关单位均依法进行了处置。

虽然食品安全总体平稳,但根据群众举报、案件查办、风险监测、日常监管等方面信息,我省食品安全在个别领域、个别品种上仍有一些隐患应当引起重视。一是油条铝超标问题。油条是普通百姓常见的早餐食品,传统工艺通常添加明矾,但手工操作非常容易添加过量,导致铝超标。二是涮锅用的牛羊肉片(卷)掺假问题。风险监测显示农贸市场、涮锅店此类问题相对突出。三是非法制售病死畜禽制品问题。案件侦办情况显示,在极个别地区,仍有不法分子收购病死畜禽,私自屠宰分割后销售。四是速发豆芽的质量安全问题。在一些速发豆芽中仍有检出禁用、限用的促生长物质和防腐剂、杀菌剂。五是傍名牌问题。一些食品饮料存在假冒驰名商标,仿冒知名商品和企业名称行为,在农村集贸市场、小卖店较为突出。六是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非法添加问题。个别保健食品声称治疗功效,非法添加药物,以专家讲座、免费检测、义诊等名义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购买食品应选择正规商家,注意查验产品的外观性状、标签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QS标志等相关信息,不要贪图便宜,谨防上当。保健食品应根据健康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购,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发现假冒伪劣食品,请及时拨打12331进行举报。

三、药品安全状况

第三季度,全省药品安全状况平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2655批,合格2583批,合格率97.29%。药品监督抽验涉及1499家被抽样单位,其中,药品生产企业53家,抽验141批,不符合标准规定3批,合格率为97.87%;药品经营企业915家,抽验1517批,不符合标准规定42批,合格率为97.23%;药品使用单位520家,抽验954批,不符合标准规定27批,合格率为97.17%;医疗机构11家,抽验制剂43批,未检出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合格率为100%。

从抽验结果看,药品制剂合格率高于中药饮片,药品生产单位合格率高于经营和使用单位;省、市级的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合格率高于县及县以下单位。药品制剂的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性状等与药品稳定性相关的项目,未发现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不合格项目;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掺杂、掺假、染色等。

建议消费者购买药品时选择正规药店和医疗机构,注意查看产品说明书,不要轻信不实的虚假宣传。发现假劣药品请及时拨打12331或直接到当地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食品药品监督抽检的具体情况可查看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政务网。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会同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打击是最好的预防。对制假售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禁限用农药、加工经营病害肉等性质恶劣、触犯刑律的案件线索,抓住不放,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力争打掉一个窝点,震慑一片区域,警示一个行业。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和公、检、法之间的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形成严打合力。

(二)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对食品集中生产区、校园周边、农村市场以及安国中药材市场加强监管,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对于油条、速发豆芽等行业性生产经营不规范问题,堵疏并举,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方法,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治理规范。

(三)以发现问题导向开展抽检监测工作,提高不合格产品发现率。把抽检监测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改进抽样办法,完善检验项目。对不合格产品,力争抽得到,检得出,处置及时,整改到位。

(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共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增强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产品能力。及时向社会发布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布不合格企业和产品名单,让公众自主选择,倒逼企业自律,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共治格局。

(五)奋发有为,完成全年工作安排。在年底前仅有的两个半月时间内,对照年初确定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进行总盘点,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同时,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确保不因处置不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01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