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石家庄市残疾人事业统计分析报告

20.04.2016  15:25

 

  201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助残工程,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  残疾人康复工作 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截至2015年底,我市在8个市辖区和13个县(市、区)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0.44万个,配备0.46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本年度新增社区康复协调员31人,新增社区康复站37个,累计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共计73557人,同比去年新增1824人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使各类别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例;为0.13万名低视力残疾人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121人,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并由27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为56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加强聋儿康复训练,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全年新收聋儿230人,在训聋儿246人,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234人,培养各类专业人员21人。 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11个,对1060名肢体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其中,脑瘫儿童机构康复训练170人,肢体残疾儿童社区家庭康复185人,成年肢体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705人。康复管理、技术人员培训16人。 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服务机构17个,对1531名智力残疾患者进行了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786人,智力残疾儿童社区、家庭康复539人,成年智力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206人,康复管理技术人员培训4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与服务。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21个市县(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覆盖面答到756万人,对5.15万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了93%,显好病人数达到3.07万,比率达到了59.56%,社会参与率达到46.33%,肇事率为0,对919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面推进普及型假肢装配,截止到2015年底,累计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6个,各类辅助器具供应0.57万件,辅助器具供应品种达70种,假肢装配364例,其他辅助器具供应达0.52万件。 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县(市、区)达21个,开展筛查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达24个,为468名0-6岁残疾儿童进行诊断。将预防儿童残疾大力放在宣传上,并发放儿童残疾预防宣传材料1.85万份,举办儿童残疾预防宣传活动达29次,残疾儿童家长学校29个,开展家长学校活动43次,参与的残疾儿童家长达到了0.24万人,有效地提高了残疾儿童预防工作。 残疾人康复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残疾患者的健康与康复问题,2015年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0.1万人,举办康复管理人员培训班9期,培训293名康复管理人员,举办康复业务人员培训班9期,培训424名康复业务人员,举办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班16期,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1017人,直接为残疾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疾人教育工作 残疾人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残疾人的素质与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已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0人,招生60人,毕业60人。 有4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其中本科26人,专科22人。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76人(同比去年减少了38人),其中视力残疾儿童3人,听力残疾1人,言语残疾2人,智力残疾25人,肢体残疾30人,多重残疾15人。 三、  残疾人就业、扶贫、盲人按摩及 社会保障 工作 以强化服务培训与指导,促进残疾人就业为工作宗旨,以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为目标,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残疾人就业领域不断扩大。 2015年,城镇残疾人在业人数2.73万人;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0.67万人,本年新增0.04万人,按比例就业0.98万人,本年度新增0.08万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1.05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44人。农村残疾人实际就业达4.33万人。 残疾人扶贫工作,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帮、包、带、扶”,认真用好残疾人扶贫资金,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2015年度,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4.35万户,扶持1.54万人,本年度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0.1万人次,社会结对帮扶单位0.01万个,结对帮扶个人0.08万人;残疾人扶贫基地30个,安置残疾人就业429人,辐射带动残疾人488户。 盲人按摩事业稳定发展,按摩机构迅速增长。2015年度保健按摩人员培训223人,医疗按摩人员培训30人,医疗按摩机构4个,保健按摩机构75个,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级4人;保健按摩394人就业,医疗按摩16人就业,扶持特困盲人按摩师就业44人。 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进一步改善。城镇残疾职工参加养老保险1.8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83万人,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15.87万人,实际参保的11.80万人,领取待遇的5.79万人;城镇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0.88万人,集中供养156人,农村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3.29万人,五保供养0.17万人,当年享受社会福利生活补贴的达2.33万人。全年35个托养服务机构共计托养0.23万名残疾人,其中寄宿制机构中托养残疾人328人,日间照料机构中托养残疾人174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中托养残疾人504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1300人,有效的减轻了部分残疾家庭的负担。 四、  疾人宣传文体工作 2015年,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地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数673件,同比去年增加了12件,报刊专版1个,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个,报纸公益广告1个。 全年为残疾人增加公共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19个,举办了50场残疾人文化周,总共1621人次参加了残疾人文化活动,并举办了13次残疾人文化艺术比赛及展览,参加的残疾人艺术团队达4个,使残疾人更加的重视自己的生活水平及活动质量。 举办地市级残疾人体育活动6次,参与的残疾人运动员达600人次,残疾人体育示范点32个,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347人。 五、  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 2015年,领导班子基本上都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副理事长。1个地市级残联中领导班子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24个编制,实有28人,建立残疾人人才库1个,残疾人人才库入库72人,其下有3个事业单位,58个编制,实有51人。 残联干部综合培训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举办综合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800人次,干部培训班举办4期,参加培训125人次。助残志愿者124人,受助残疾人479人。 全市具有1个盲人协会,1个聋人协会,1个肢残人协会,1个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1个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县区专门协会盲协、聋协全部具备,其盲协21个,聋协21个。助残社会组织市级和县级均具备1个,并已登记。 六、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 截止至2015年底,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共计19个,其中,18个综合服务设施已入使用,建设规模达29470.47平方米,总投资7130万元;在建1个项目;6个托养设施已投入使用,建设规模8050平方米,总投资1071万元;1个康复设施已投入使用,建设规模5778平方米,总投资1599万元。 七、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 继续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截止到2015年底,制定或修改了2件县(市、区)级的扶助残疾人规定。县级以上人大进行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6次,政协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7次. 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38次,参加人数0.56万人;开展法律培训班11次,参加人数724人;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构15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5个,办理案件9件; 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20个,办理案件42件; 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件。 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8个;无障碍建设领导协调组织15;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43户,无障碍建设检查12次,无障碍培训52人 ,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0.23万人。 各级残联共处理残疾人维权信访事件13次,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13人次,无集体访。 八、  统计队伍、信息化建设 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残联共有25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普遍得到重视,其中15名统计人员具有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市级举办培训班1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95人次。 全面推进网站建设,已建成6个门户网站,举办1期信息工作培训班,65人参加信息工作培训会,2015年信息化建设投入达123.72万元,其中硬件投入85.8万元,软件投入30.13万元,系统运行维护费7.79万元。市、县两级残联共有30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工作,计算机数量达172台。为今后残联系统网站集群服务奠定了基础,残联系统网上信息服务正在逐步覆盖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