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家庭7年照顾流浪老人 善心连起冀豫两家人

02.11.2015  17:46

白智超家庭荣获“最美家庭”称号

    人民网商丘10月31日电 (戚艺芳)河南有个“爱管闲事”的农民家庭,在桥下“”到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却当成亲人赡养起来,一养就是7年。7年间,为了圆老人回家的梦想,一家老少齐动员,奔波多省为其寻亲。

    “”回来的老人 一养就是7年

    2006年冬天,在宁柘公路上的一座桥下,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农民白智超发现了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冻得几乎丧命的老人。白智超试图和老人交流,老人目光痴呆,根本不答话。听村里人说,这位老人是外地人,一直住在宁柘公路旁的史路口桥下,已有一年多。

    白智超一阵心酸,最终决定把老人留在家中,一边照顾老人,一边为他寻找家人。几次三番的沟通,老人只知道自己姓郭,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印象。时间长了村里的人七言八语,有的说老人看上去是精神病人,保不准是逃跑的杀人犯。亲戚邻居都竭力劝白志超赶紧把人送走。

    可老人能去哪儿呢?再回到桥下等死吗?哪儿才是他的家?一连串的问号之后,白志超一家人决定继续照顾老人。可谁也想不到,这一寻就让白志超苦苦寻找了七年。

    刚来白家时,老郭吃饭不知饥饱,生活不讲卫生。白智超妻子王荣花担起照顾老人起居的重担,“老郭经常尿床、尿裤子,有时候脱下来给他洗洗,有时候就给他再买一条裤子,再换一床被子。”王荣花回忆说,由于老郭的牙齿掉光了,她经常给他炖鸡蛋膏吃,老郭俨然成了白智超家中的一员。

    转眼到了2010年,白智超夫妇到柘城跑运输生意,照顾老郭的担子就落在了刚过门的儿媳王华筝身上。虽然王华筝是个年轻时尚的姑娘,却一点也不嫌弃老郭,她从公婆手中接过 “接力棒”,洗衣、做饭、看病,对老郭照顾得无微不至,在白家衣食无忧的日子过得舒适、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