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库存3年来首现减少 三四线城市仍难脱困

25.06.2015  16:58

   导读:“二手房市场挺火,过户大厅排好长的队。”在多重利好政策刺激下,楼市持续回暖,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下降,持续长达3年之久的商品房库存上升态势首次出现转变。

  近年来,各种城市综合体、超级大盘在三、四线城市涌现,如今却成了其去库存化过程中的“痛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开始出现持续回暖迹象,但三、四线城市仍然陷于房价下跌、库存高企的“困局”。

   相关报道:

   楼市向好 一线城市房价“跳涨” 未来分化或将加剧

     楼市库存3年来首现减少

  数据显示,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呈现同比止跌行情,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也同比增长,增幅约3.9%。另外,连续14个月累计负增长的商品房销售额,在1-5月数据中也首次出现了正增长,涨幅3.1%。

  销售回升带动房价止跌回稳。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所增加,而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所减少。深圳的表现尤为突出,5月出现环比6.7%的上涨,创造单月城市环比上涨幅度最高的历史纪录。

  市场整体呈现出明显复苏状态,但城市之间的分化依然严重。一线城市领跑,二线城市开始筑底上升,三四线大部分城市依然环比下调。国家统计局多地调查队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前期库存基数较大,消纳能力有限,住房供求关系趋于宽松的中长期趋势并未改变,目前房价大幅上涨基础并不存在。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统计数据的普遍转好,表明前期一系列的托市政策开始见效,市场预期发生转变,购房者信心有所恢复。市场资源过分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前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转向一二线城市拿地,“未来政策刺激效果会集中体现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的崩盘可能性反而增加。” 》》》详细

     库存积压难消化“马太效应”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今年5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明显;二线城市房价整体较为稳定;大部分三线城市房价仍然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330新政”出台以及5月再次降息以来,一线城市出现了量价齐升行情。但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明显好转,和一、二线城市相比呈现严重分化格局。

  记者在湖南多地采访发现,当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形势依然严峻。湖南正大行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泽认为,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大,去库存周期大都在20个月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40个月。

     高库存叠加民间融资风险

  在销售惨淡、库存高企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绷,有的项目因高度依赖民间融资而产生的“金融风险”也浮出水面。事实上,去年以来,一些地方爆发了较为严重的民间集资风险,并集中反映在房地产领域。

  据了解,与实力雄厚、资金回笼快的大型开发商相比,三、四线城市的一些小房企由若干股东临时组建,自有资金不多,有的股东需要大量的民间借贷。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引发楼盘烂尾、经济纠纷等一系列问题。

  湖南省中部某县级市,一个商住两用项目位于市区最繁华地段,其中商业项目原计划2014年开业,但由于后续缺少上千万元资金,只能完全“停摆”,涉及的债权人达数百人。还有一个项目已经销售了200多套商品房,但2014年6月至今一直停工,政府部门不得不成立工作组,并组织召开债权人会议,力争做好项目复工和债务清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由于资金链断裂,一些房地产项目即使顺利竣工,也难以办理规划、质监、消防等验收手续。有的项目拖欠水电费、电梯款,已经入住的业主面临着停水停电、电梯停运局面的可能性,正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一位地方房产局的负责人认为,很多房地产项目,如果有几百万资金就可以顺利完工,但就是差最后“临门一脚”。开发商与材料商、建筑商、农民工、购房者形成“连环债”,导致财富流失的“放大效应”和社会影响的“连锁反应”。 》》》详细

   相关阅读:

   2015上半年房产行业:抱团向暖

   7月37个新盘将涌入楼市 房价出现跳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