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相长躬身实践 万名学子情暖基层——我校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30.09.2016  14:31

这个夏天,骄阳似火,而师大学子挥洒青春,热情不灭……

7月上旬至8月下旬,我校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众多实践队利用暑期连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调研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了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实践队员,都体验了别样的生活,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他们在实践中挥洒青春,躬身实践,情暖基层。

今年是我校集中组队开展社会实践30年。30年间,师大学子的实践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走向大千世界。长期以来,学生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一直被视作“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我校积极组织学生连续不断、广泛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西部的实践历练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校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2016年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以弘扬李保国无私奉献精神为契机,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以“青春助力十三五·携手奋进河北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及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在出征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张士欢强调:今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青春激情和活力集聚为深入基层、深入实践的正能量。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收益”的原则,采取校、院集中组队与组织分散回乡就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进行,共组建了43支校级重点队、110支院级集中队以及380支同乡实践队,其余部分2014级、2015级学生进行个人分散社会实践。各实践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将政策理论宣讲、教育志愿服务、聚焦农村扶贫、省情社情观察、美丽河北调研、就业创业见习等专题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义务支教,深入农村情暖基层

人生有很多个寒暑春秋,却很难有这么一个假期,大家跋山涉水来到一个地方,为的就是改变,为的就是奉献。热血的心有着小小的畅想,畅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给山村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希望……”一位实践队员在自己的实践日志上写下了这样朴实且充满正能量的话语。作为师范类院校,关注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努力为基层教育发展作贡献是师生们一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暑假期间各学院依托专业优势,纷纷组建了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队,在全省多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村镇开展义务支教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共计约五千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了来自我校师生的关爱与帮扶。

外国语学院“筑力微光”暑期社会实践队和数信学院 “蒲公英”实践队前往张家口市宣化区崞村镇辛家庄村开展教育扶贫活动,根据当地情况设置了丰富的课程,包括语数外等基础类课程、音体美等素质类课程以及演讲、辩论等能力拓展类课程,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技能,开拓了眼界。文学院“一苇以航”赴元氏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专业优势,为张掖学校开设国学、诗词鉴赏、写作、名著导读等课程,多方位拓展语文学科内涵。此外,还开设了舞蹈、手工、绘画、人文地理、电影赏析等课程,开阔了乡村学生的眼界,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南·支·梦”实践队赴石家庄市晋州市东里庄乡南小吾小学,以自身专业特长,将物理带入生活,启幼儿探寻奥秘之心。“彩虹”耀眼,覆杯实验,激发孩子求知之欲,用物理知识开启孩子们的智慧大门。商学院实践队赴临城县赵庄乡双石铺中心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不仅为那里的学生们带去了五百余本图书以及一百余套书包文具,同时还就后续资助也达成了协议,具体包括体育用具、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备,以及支教志愿者、教师培训等。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筑梦晨曦”实践队对焦张家口市宣化县水泉村,精心组织策划,积极深入开展了“暑假去哪儿”特色课堂、“快乐成长”团体辅导、“爱心桥梁”对接家访、“文化下乡”电影展播、“多彩生活”特色广场舞等系列教育帮扶活动。此外,学生处“勤助之光”实践队、教育学院“荧光力量”实践队、软件学院“援梦阜平”实践队、新闻传播学院“阳光志愿者”实践队等也奔赴多个贫困农村开展扎扎实实的义务支教活动。

成立于2001年的“晏阳初”三农学社,始终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服务农村建设”为宗旨,社团自成立以来每年寒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深入农村支农支教。7月中下旬,“晏阳初”三农学社实践队60余名师生分为四个小队分赴赞皇县李家庄村、黑石村、井陉县三峪村、顺平县康关村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实践期间恰遇我省特大暴雨灾害,赞皇县、井陉县成为暴雨侵袭下的重灾区。实践队所在的支教村庄因连日暴雨全部通讯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几十名实践队员们在缺水缺粮的境况下被洪水围困48小时之久。但是队员们秉承着“志愿奉献”的精神与信念,坚持完成了所有的支教任务,让爱心深入农村课堂,用行动温暖乡里乡亲,以真诚服务基层教育。

志愿服务,扶贫攻坚奉献社会

今年暑期,我校以弘扬李保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契机,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学习李保国精神,做扶贫攻坚榜样”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我校专业人才优势,各院系共组建了23支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在全省多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村镇开展义务支教、科技扶贫、政策宣讲、环保科普、社会调研等多方面的聚焦农村扶贫行动,直接参与师生近千人。

其中,校团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文学院、物理工程与信息科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音乐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15支“李保国志愿服务队”被立项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队,在暑期深入到石家庄、张家口、邯郸、邢台、保定等地市的13个贫困县的村镇广泛开展了教育扶贫行动、关爱留守儿童、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农业科普宣讲、乡村墙体美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文艺慰问演出、农业开发调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效突出的扶贫志愿服务活动。

旅游学院志愿服务队前往精准扶贫对口单位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开展“运用智慧旅游,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旅游规划的落实情况,帮助村民细化设计主题院落,突出当地文化氛围,为实现智慧旅游提供理论支持。美术与设计学院志愿服务队走进馆陶寿东村“粮画小镇”深入调研粮画特色文化产业,指导、培训粮画姑娘提高技艺,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引领农村新文化建设发展。生命科学学院“菌乡助力”李保国志愿服务队立足专业知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以保定易县、承德平泉县为基地,开展了为期4周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村民办实事、送温暖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在石家庄灵寿县狗台村开展扶贫支教、义务维修、探访孤寡老人等活动,宣传正能量,深刻践行李保国无私奉献精神。信息技术学院志愿服务队利用电子商务专业优势,利用河北农村的电商的平台“八方联采”,把阳原县皮毛大市场的皮草以及特色的农产品放到网络平台销售,解决买难卖难,助民增收,便捷农民生活。音乐学院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为涞水县全县小学和初中音乐学科专兼职教师共计80人集中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问题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反思总结相结合、课例观摩与成果交流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教学,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队赴赞皇县院头镇为村民义务维修电器、自行车等生活用品,开展安全用电讲座,普及安全用电知识,用实际行动关爱村民生活。在邢台市临城县,商学院的一支“教授”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电商扶贫行动,为当地众多农民和农业企业进行了近10次的电子商务培训,具体包括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物流体系构建、电商人才培训、融资补贴等诸多措施,使服务地的农民和企业受益匪浅。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薪火”实践队赴我校对口帮扶村张家口市宣化区崞村镇黄家梁村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宣讲活动,以有奖问答形式与当地村民进行互动,在问答中,队员们有效的纠正了村民错误的法律观念,并发放了由实践队精心准备的法律宣传手册,提升了村民们的法律意识。

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教授筑梦团”李保国志愿服务队一行14人赴张家口宣化区开展帮扶活动。教授筑梦团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势,分成两个小分队,分别围绕社情民意调研和教育培训帮扶展开活动,助力脱贫工作。“精准脱贫村社情民意调研”小分队奔赴我校在宣化区崞村镇的3个精准脱贫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走街串户、走进田间地头了解了当地村情民风、经济状况、民众需求,感受驻村工作取得的成效,了解亟待解决的困难。“教育帮扶,送培下乡”小分队由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9个学科专业的教师组成,为宣化区高中教师举办了“学科教学指导与专业能力提升”专题讲座。9场讲座分学科在宣化一中同时进行,全区近400名高中教师参加培训。9位专家教授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精彩讲座,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当地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教授筑梦团”将根据调研结论和培训反馈意见,进一步谋划实施帮扶工作。

校地合作,立足专业提升技能

我校部分院系将社会实践作为院系开展校地合作的先导,以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导向和抓手,融合院系特色,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工作相结合。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我校新遴选了25个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专业调研、技能提升、岗位挂职等实践活动梯次渐进的形式,立足扎实的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助力社会实践优化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专业优势,由40余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队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理论知识宣讲活动,受到了馆方领导的高度好评,双方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社会实践活动的优质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农村电子商务调研队”在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位村展开实践调研活动。通过调研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队员们深入农村电商经营者、农村消费群体、物流一线人员了解我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总结和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烈焰雄心”计算机讲堂实践队在新华区消防大队新华路中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为消防官兵开展计算机培训,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为双方单位的密切合作,搭建起良好的平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结合人口、环境、城乡规划、地理信息、地理教育等专业背景,组织多支院级实践队围绕着“京津冀红色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人口流动对乡村聚落建设用地的影响”、“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等主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一系列富有科研价值的调研成果。软件学院结合就业需求和专业特长,橙梦启航实践队深入到北京经济开发区、创业创新园区、工业园区、500强企业等地,开展名企名家参观、考察活动,了解企业人才环境、需求、前景和创新前沿产业,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的工作素养以及积极的创新理念的高度重视。体育学院冬奥调研实践队深入到张家口市体育局、张北区旅游局、宣化二中以及崇礼区体育局,围绕2022年冬奥会的全民体育教育展开了走访调研。历史文化学院“康保县田野调查考古小分队”暑期参与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我校三方合作开展的“河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研究”的项目,在张家口康保县开展了为期40天的调查研究。教育学院“美丽心灵队”赴秦皇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的传统项目,今年是连续第五年赴秦皇岛为武警消防官兵开展心理疏导,并在秦皇岛市武警消防支队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

返乡调研,以己之力回馈家乡

一位实践队员在实践心得中所写:“社会才是学习和成长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在走向广阔天地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选择返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实践活动。校团委高度重视返乡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支持同学们回到家乡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全校共组建了380支同乡实践队,与参加分散实践的2014级、2015级近五千名学生一同返乡调研、义务支教、志愿服务,全校共提交各类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50余篇,上交《暑期社会实践个人登记表》4230余份,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反哺家乡的发展。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20余支同乡实践队对农村基础设施、文化娱乐生活状况、医疗保障等课题展开调查研究,在充分运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完成了一份份真实可靠的调研报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对2014级、2015级所有分散实践的同学进行统筹安排,开展“百乡千村万里行”寻访最美党员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共计走访了260个村庄,采访超过3500名党员,撰写采访稿857篇。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围绕美丽河北调研行动,共组建包括超能陆战队、水立方实践队、半夏清凉实践队等在内的41支调研实践队伍,在北京、保定、邯郸、邢台、张家口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京津冀农村地区生态现状,探寻绿色生态发展之道。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14、2015级学生积极参加分散回乡实践,共提交《暑期社会实践个人登记表》500余份,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全员参与和有效覆盖。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立足本学院专业建设和特色,指导2015级学全体学生进行分散实践,学生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工作,并按照要求认真记录在社会用人单位实习工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有利于明确自我定位,规划职业生涯,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美丽河北”主题宣传活动,校团委以专项实践的形式,从校级学生组织、青马培训班中选拔学生骨干组建了“美丽河北”寻访团校级重点队,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实践活动,为树立、宣传河北良好形象,展示河北亮丽风采,助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贡献微薄之力。“美丽河北”寻访团的100余名成员们来自河北省各个地区,还有部分外省的同学也参与其中,暑假期间,他们深入到河北省11个地市,一是寻访历史之美,弘扬革命传统,重点寻访了全省25个革命老区、抗日战场、先烈故里,通过寻访老战士及战争亲历者,形成新闻报道和调研报告,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展示发展新变化。二是寻访文化之美,传承燕赵风骨,寻访团成员回到家乡,深入燕赵故里,重点走访了28个彰显特色的“燕赵文化”之地,亲身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探寻历史故事,感受燕赵风骨,传承时代文明。三是寻访发展之美,建设美好家园,实践队员深入河北各地市的27个美丽乡村社区、传统古村落、新型小城镇等开展调研活动,展示美丽乡村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之美,宣传美丽乡村社区干净整洁的环境、健全的基础设施、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及山区扶贫开发的经验做法和进展成效。目前,“美丽河北”寻访团成员们的百余篇实践报告正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整理,即将结集出版近40万字的《“美丽河北”调研汇编》。实践队员们希望通过实践调研的成果,描绘出河北好风光、展示出河北好风尚、讲述出河北好故事、传播出河北好声音,激发更多的人热爱河北、建设河北、奉献河北的内生动力。

统筹谋划,盘活资源提质增量

当参与社会实践逐渐成为师大学子的一种共识和风尚时,如何进一步统筹谋划,有效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品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校党委着力加强实践主题谋划,各部门通力合作盘活各类资源,规范实践工作流程,同时强化技能培训、宣传推广等措施,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和后期两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质增量,扩大影响,着力打造优质的社会实践队伍。

校团委在采取校、院集中组队与回乡分散实践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将普通类实践项目下放到院系团组织的同时,加强了重点竞标类实践项目的谋划,从各院系百余项申报项目中遴选出12项校级特色项目和30项校级重点项目,分别给予不同力度的经费支持和辅助引导。通过结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主题设置,引导各校级集中实践队关注国情社情,对接区域发展。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校团委在以“青春助力十三五·携手奋进河北行”为总体指导的主题规划前提下,分别针对政策理论宣讲、教育志愿服务、聚焦农村扶贫、省情社情观察、美丽河北调研、就业创业见习等六大专项主题进行统筹安排,以志愿服务和聚焦扶贫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以理论宣讲和社情观察提升学生社会使命感,以社会调研和就业见习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使其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升团学骨干的社会实践能力,校团委从校级学生组织、青马培训班中选拔了200余名优秀学生干部设立了社会实践学生骨干库,成立了“美丽河北”寻访团、赴临西文化艺术实践团、赴张家口“美化乡村”实践队、正定碑刻文化实践队、校青协社会实践队等专项实践团队,着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打造高质量的实践队伍。

为了让更多师生了解社会实践,开阔视野,同时扩大优质实践项目的影响力,校团委利用多种媒介全面做好社会实践的宣传工作。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校团委编写印发了12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对全校实践进程及时汇总报道。此外,在社会实践进行过程中,校团委为社会实践项目的负责人开设了“社会实践宣传报道”QQ群,及时跟进各项目的开展情况,广泛收集通讯稿,通过“河北师大青年”微信平台坚持每天推送各实践队实践详情。校团委新媒体中心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采风队”,跟随部分实践队深入基层拍摄实践真实情景,用相机和DV记录下了我校学子社会实践的精彩瞬间。校团委和各院系团组织通力合作,积极联系校外媒体关注我校社会实践,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长城网、新民网、中国河北、网易河北等网络新闻平台;今日头条、共产党员、河北学联等微信公众平台;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平面媒体;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多家地市电视台等电视媒体等,共有30余家省、市级媒体综合报道我校社会实践开展情况及活动成效。

本学期开学后,为了及时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广泛宣传活动成果,校团委组织各院系基层团委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总结,对在今年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将予以表彰,通过发现典型、表彰先进,加强对活动的有效评价,提高广大师生对实践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育人平台的社会实践给我校学子带来了难忘的体验,正像一位多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研究生团干部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对实践的热爱一直持续到了研究生阶段,不知不觉间,社会实践已经成了我师大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谢社会实践让我认清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看到了象牙塔外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我明白了青年人的眼光和胸怀不应只局限于方寸之地。”从做实践,到做好实践,实践队员们知行相成,在青春历练中成长,在社会课堂中成才,将个人志趣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实践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是家国情怀的熏陶,社会实践将不仅仅只是一次经历,而更应成为一盏引领前行的明灯。

(供稿:校团委;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