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60年·故事中的炫变】曾经他们一年搬80次家,现在终于不用了

17.09.2015  20:35

  【编者按】

   在新疆很多农牧区,干旱与贫穷像一对“魔咒”。

   从2010年6月24日开始,这种境况被打破。自治区首批“定居兴牧”水利工程——也拉曼水库奠基,履新伊始的张春贤出席剪彩。

   水利兴则农业兴民心稳,水利兴则新疆兴!一座小型水库可以改变周边成百上千农牧民的命运。在新疆每一年的重点民生实事工程里,定居兴牧水利工程排在第二位。

   一座座小水库在天山南北开工建设、投入使用,一张张设计图纸变为现实!

   2010年6月2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等领导为自治区富民兴牧水利工程——也拉曼水库奠基。

   【“礼”赞60年:故事中的炫变】系列报道

   专题统筹:《最后一公里》唐毅 王梅

   采写:《最后一公里》记者 刘若涵

   小故事大炫变

   新疆效率——四个“小水库”同时开工

   时间回转到5年前的6月24日!

   从这一天起,在新疆农牧区,因为一座小型水库,周边成百上千农牧民的命运将被改变。

   2010年6月24日一大早,新疆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四邻八村的农牧民,像赶“巴扎”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群山环抱的也拉曼水库工地上。

   11时30分,张春贤一声令下:也拉曼水库开工!欢歌笑语伴着锣鼓声、礼炮声在山谷间回荡……欢欣鼓舞的哈萨克牧民以隆重的“恰秀”(撒喜食)礼仪表达内心的喜悦。

   72岁的哈萨克老人俄勒斯别克一家8口人,赶来参加水库奠基仪式。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看看张春贤书记,这是张春贤书记和他们一家人亲切交谈。

   这一天喜讯不断!

   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克达拉水库、塔城地区额敏县麦海因水库、托里县乌雪特水库也同时开工,这在新疆水库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四个“小水库”,从工程项目设想的提出到开工建设,仅仅用了15天时间,在新疆水利史上创了若干“第一次”的纪录。这正是张春贤一直在倡导的“新疆效率”。

   张春贤对新疆农村水利建设相当重视。刚履新新疆,他来到自治区水利厅调研,要求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抓好牧区水库建设。

   在2010年6月17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上,张春贤再次强调,牧区水利工程关乎16万各族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他提出了一个说法:“小水库、大民生。”

   自治区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3年完成70万户最困难农牧民安居;5年让10.6万户游牧民定居。

   72岁的哈萨克老人俄勒斯别克一家8口人,赶来参加水库奠基仪式。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看看张春贤书记,这是老人和张春贤书记紧紧拥抱在一起。

   企业冠名援建

   北疆,则面临着另一个新疆难题牧民的定居问题。牧民的定居是要改变现在的游牧状态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张春贤曾跟援疆干部动情地讲到了这样一些细节:没定居的牧民一年中要搬80次家,行程数百公里,多的要走2000多公里,冬天要在雪地里搭帐篷,住冬窝子,非常之苦。

   小水库是牧民定居的基本条件,因为有水才有草,有草才有畜,有畜才能定居。这些小水库是解放后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对牧民极其重要。但尽管是小水库,投资却很大,多的要8000多万甚至上亿元,最小的也要三四千万,每个小水库也只能解决几百户牧民的问题。从效益上讲,投入产出比很低,所以长期无法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