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闻: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提到谁时两眼泪花?
段德昌(1904-1933),字裕后,号魂,1904年出生,湖南南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图为段德昌烈士雕像。
作为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前身为红二军团)的老战士,我一直以为我对这支部队的历史比较熟悉,对它的历史沿革、战斗经历、历代将领、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还能有声有色地神侃一通,可在看了孙卓清所著《共和国不能忘怀》一书之后,我发现我对老部队的历史其实只了解一点皮毛。老部队如一本大书,我还远远没有读完,更谈不上读懂。
本书一共写了红二军团的8位烈士,他们都是红军的高级将领,其中的周逸群、段德昌可与贺龙并列为红二军团的创始人,其他贺英、万涛、孙德清、柳直荀、宋盘铭、叶光吉6人,也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也许大多数读者与我一样,对他们有的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事或者略知其事,有的甚至不知其名。这里面有十分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党史、军史研究中长时间的思想禁锢,许多知情人不便说,更没有人敢写。作者在负责整理该集团军历史时,走访了100余位健在的老红军战士和烈士家乡有关人士,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在某个方面填补了过去或语焉不详或故意留下的空白,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个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的烈士形象。
比如,我们都知道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但当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为什么敢于让一个非党员军官担任总指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圆满的回答,似乎主要是为了借重贺龙的名声而且贺龙的部队最大。本书告诉了我们详情。促使前委书记周恩来下决心让贺龙当总指挥的人是周逸群。早在1926年7月北伐战争期间,周逸群就到了贺龙的部队做宣传工作,后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二人成为莫逆之交,是他安排了贺龙与周恩来的见面,是他使贺龙最终下决心誓死跟着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之前,是周逸群及时向前委汇报了贺龙的思想和部队情况,促使前委下了决心。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后回师瑞金,贺龙在周逸群和谭 平山 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再者,段德昌的军事生涯相当短暂,1933年就被“左”倾路线在湘鄂西的代表夏曦错误杀害,可他却赫然名列我党36位军事家之中,这是为什么?本书告诉我们,在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山地游击战时,段德昌和周逸群创建洪湖根据地,总结出水网、平原地区游击战战术。如“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人多则跑,(敌)人少则搞”,与朱毛在井冈山总结的16字诀如出一辙。他被红军战士和苏区群众称为“常胜将军”,有“无段不胜”之说。他还是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对这么一个军事英才死于“左”倾路线,毛泽东多次表示惋惜,新中国成立后,是他亲自为段德昌填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壹”号烈士证书。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在听取彭德怀和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的汇报时,再次谈起段德昌,以致激动得两眼泪花,汇报不得不中断,改日进行。
此外,还有贺龙的亲姐贺英是歌剧《洪湖赤卫队》主人公韩英的创作原型,可她直到牺牲也没能入党,直至今日也没有被追认为共产党员,这是为什么?柳直荀因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中的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而知名,但他究竟是如何牺牲的?他牺牲的谜是怎么解开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所谓“二十八个半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之一的宋盘铭,为什么竟然死在了排在“二十八个半”之首的王明的错误路线下?等等这些,本书都一一作了回答。
诚如本书书名《共和国不能忘怀》,我们不能忘记英烈的姓名和贡献,更要记住“左”倾机会主义对我党我军的危害,永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本书中写到的8位英烈,除贺英外,其余几乎都是被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以“改组派”“AB团”等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或陷害而死的。就杀害红军优秀将领这一点来说,夏曦其实比张国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党著名的四老之一的谢觉哉(时任湘鄂西临时省委秘书长)只因被敌人俘虏才幸免被夏曦杀害。他后来在延安写诗痛斥夏曦,头四句为:“‘好人’不比‘坏人’贤,一指障目不见天,丧尽良心横着胆,英贤多少丧黄泉。”他为什么能一手遮天呢?就是有分局书记的所谓“最后决定权”,这是一个可以否定党委集体意见的权力,他甚至用这个权力解散了湘鄂西和红三军(红二军团缩编)中的党组织。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
书中的英烈尽管蒙受了千古奇冤,但到临死时都表现出对党的绝对忠诚,周逸群被夏曦解除职务后因病高烧到40度,夏曦却让他带几个人到长江以南去开展工作。明知这是把他往虎口里送,战友们劝他养病,他道:“只要我一天活着,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刚渡江不久便壮烈牺牲。段德昌在被枪决前,在牢房的墙上写下了明代于谦的诗作《石灰吟》以表达心志。柳直荀在临刑前说:“请把我的问题搞清楚之后,再把死讯告诉我的妻子,告诉她我是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不因党内出了夏曦这样的领导人,使革命遇到了重大挫折而动摇自己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这是英烈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