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项(人)获2015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

23.02.2016  10:00

  从省科技厅获悉,282项(人)获2015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本年度获奖项目重视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获奖成果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药创制、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均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有力支撑了我省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252项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完成的125项,占49.6%。其中,一、二等奖项目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高奖比重由2014年的40.8%提升到45%,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三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局面初步形成。获奖项目由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协同完成的项目140项,占50.9%。其中,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果占与外省合作项目的73.9%。

  四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增多。275个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95件,平均每个项目有3.62件知识产权,比2014年增加了1.17件。

  五是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项目完成人中40岁以下的占47.2%,56岁以上的仅占6.3%,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的研制

  主要完成单位: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春雷、王金戌、单保恩等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是由石药集团中奇公司历经10年自主开发的高端纳米药物(商品名多美素)。相对普通制剂显著降低了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而且可靶向肿瘤组织,提高疗效,已成为治疗多种肿瘤的一线药物。多美素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独创了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体制备技术,发明了3种脂质体释药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脂质体生物等效评价方法已被FDA和EMA采纳。多美素共取得发明专利11项,建立国家标准2项。截止到2015年底销售额累计已突破10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轻质高应变点液晶玻璃基板装备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青、李兆廷、刘文泰等

  液晶玻璃基板是光电显示产业的重要元件,轻质高应变点液晶玻璃基板装备技术创新点体现在:玻璃主要性能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当。严格的环境控制手段、先进的玻璃掰边技术和边缘除尘除静电等装置,减少玻璃表面颗粒。通过铂金通道的电加热装置、具有均温功能的电加热法兰结构和加热器外围氧化铝填充层的应用,实现温度和玻璃流量的精确控制。本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该技术在石家庄旭新光电等公司7条生产线上应用,总计年产玻璃基板超过400万片。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无取向电工钢质量提升技术与开发

  主要完成单位:河钢集团唐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田欣、杨晓江、仇圣桃等

  电工钢是钢铁行业的高附加值产品,该项目历时两年,通过对无取向电工钢的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了利用FTSR流程实现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批量稳定生产的工艺;揭示了薄板坯流程热轧板边部分层和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提出了解决方案;生产出特殊性能和中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开发了电工钢与其他钢种混合轧制生产模式,实现了无混合轧制生产。累计生产电工钢30余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41亿元。共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钢箱梁桥板单元自动化制造与焊接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主要完成人:魏云祥、张劲文、胡广瑞等

  该项目以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制造为依托,研发了适用于钢箱梁U形肋加工的新型数控机床,应用多项新技术,解决了坡口加工质量和精度不易控制的难题。研发了U形肋、板肋与面板组拼的自动组装机床,攻克了自动行走打磨、除尘、定位压紧和定位焊接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基于焊接机器人的大型钢箱梁自动焊接系统,实现了焊接过程的烟尘净化,提升了钢箱梁焊接质量和效率。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项目板单元生产,生产效率比以往提高2倍以上,每年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6000万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超大直径工程井钻井法成井关键技术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建设勘察研究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聂庆科、梁金国、杨海朋等

  该项目历时10年,建立了井壁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编制了“大直径竖井井壁结构设计计算程序”;新型钻具研发和工艺创新,解决了巨大漂卵石层等钻进难题;形成关键技术“巨厚漂卵石地层中大直径工程竖井成孔施工工法”等;研究了充填注浆材料和工艺,形成专利技术“大直径工程井壁后充填固井快速搅浆施工方法”等;首次采用先进的光纤光栅等测试技术对超深、超大直径工程井井壁进行了监测。申请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施工工法2项。推广应用工程20余项,新增产值约1.5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达61.9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头孢噻肟生产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军立、胡卫国、庞春虎等

  该项目在国内首创非均相合成反应的相转移催化剂应用于头孢酰化反应,解决酰化反应速度慢,收率低的难题。反应效率提升3倍,现有设备产能提高50%。创建适合工业规模化生产自动化结晶技术平台,产品质量超越欧洲药典标准。国际首创双氧水处理废液新工艺。将废液中巯基苯并噻唑(M)氧化为二硫代二苯并噻唑(DM),实现了清洁生产。本项目申请两项发明专利,成果应用3年新增销售收入9.1亿元,利润2.85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块预测评价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孙粉锦、李贵中、陈振宏等

  该项目历时3年,创建了以“多源共生、三元耦合”为核心的煤层气富集高产理论;创新与发展了以“甜点区预测”为核心的煤层气勘探评价技术体系。创新建立以“多源共生”为核心的低煤阶富集理论,指导发现中国第一个整装低煤阶煤层气田-保德气田;创新、形成了以“甜点区预测”为核心的煤层气勘探评价技术,落实资源7.74万亿m3。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标准5项。成果应用累计新增探明储量3409亿m3,测算经济价值超过5000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复杂环境金属矿露天转地下充填开采与尾矿内排协同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矿业公司、中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于勇、张永坤、南世卿等

  该项目历经5年时间,首次实现了露天转地下铁矿高效充填回采并实现尾矿零排放,创新研发了全尾砂连续制浆、自动化控制技术方法和装备,对铁矿山全尾砂连续高效充填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露天与地下协同充填技术体系,解决了充填开采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实现效益6.69亿元,为我国建成了绿色矿业第一个充填示范矿山。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刀盘设计理论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北京建筑大学

  主要完成人:张照煌、曹景华、窦蕴平等

  该项目历时5年,通过对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刀具设计理论、刀盘上刀具平衡布置理论和刀盘支撑理论的发展、刀具寿命预测理论的提出,使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振动和能耗得到了有效降低,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该项目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刀具平衡布置理论、刀盘支撑刚度理论和相应实施技术。刀具寿命预测理论及实施技术,突破了传统经验模型,极大提高了预测刀具寿命的准确性。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1项。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人民币。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贝类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秦皇岛市海东青食品有限公司、唐山丰瑞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颉、张志胜、刘红英等

  该项目历时8年时间,攻克了贝类贮运保鲜、即食产品加工、功能产品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5项共性关键技术。该项目突破了海湾扇贝保鲜运输技术难题,建立了海湾扇贝300km半径保鲜运输技术体系。研究了即食杂色蛤和即食贝柱加工关键技术,解决了即食贝类产品保质期预测和产品风味保持难题。研究了贝类多糖的水提工艺和木瓜蛋白酶酶解工艺,解决了贝类多糖提取率低的难题。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新增产值超过13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高产抗病广适国审棉花新品种冀棉169的选育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张寒霜、赵俊丽、王永强等

  该项目从亲本改良入手,通过阶梯式复合杂交、辅以生化指标选择和分子聚类分析等手段,历经10年育成高产抗病广适的国审棉花新品种冀棉169。该项目率先采用基因型鉴定、聚类分析高代选系的株系纯化技术,抉选基因型、表现型一致的单株,群体纯化速度提高了1.7倍;探明了打顶前后赘芽顶部激素含量变化与赘芽生长势呈正相关关系,首次将赘芽激素含量变化作为选择指标。育成的冀棉169,在国家区试所有参试品种中平均籽棉产量第一。冀棉169近3年累计推广966.5万亩,新增社会总产值10多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滨海平原盐碱区适生种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主要完成人:刘小京、张秀梅、巨兆强等

  该项目历经10年攻关研究,充分发挥区域咸水资源和光热冷资源优势,突破盐碱和淡水匮乏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集成构建了适应区域水土资源特征的高效多元化作物种植模式。该项目发明了滨海重盐碱地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技术,揭示了咸水结冰咸淡水分离规律,构建了重盐碱地咸水结冰灌溉适生种植模式。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7项,审定新品种4个。2012-2014年在河北省累计推广162.5万亩,增收节支3.14亿元。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及其安全高效防控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北京百德翠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家口宣化佳园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曹克强、王树桐、胡同乐等

  该项目经8年研究,证明冬季是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修剪工具是腐烂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探明了腐烂病复发频繁的主要原因。自主研制了两类安全高效生物制品,优选出三种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技术规范,被列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主推技术。2012-2014年,在冀、陕、鲁、晋、甘等主产省应用累计299.24万亩,累计增产122.56万吨,累计增加经济效益44.59亿元,获得专利8项。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脑缺血耐受诱导和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文斌、张敏、孙晓彩等

  该项目历时10年,开展了脑缺血耐受诱导及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脑缺血预处理通过上调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及其剪接变异体GLT-1a的表达和功能诱导脑缺血耐受等。发现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曲松钠和舒巴坦可通过上调GLT-1的表达和功能,增加对谷氨酸的摄取,降低其兴奋性毒性作用,而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本项目为临床上研究开发提高神经细胞缺血耐受的方法提供了新线索,开辟了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及肢体缺血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新途径。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保护作用机制

  主要完成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主要完成人:习瑾昆、贺永贵、郑桓等

  该项目通过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探索急性心肌梗死线粒体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并寻找临床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首次发现腺苷、吗啡、黄芪甲苷等通过eNOS/NO/RISK/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保护心肌;首次发现白藜芦醇等通过PDE5/cGMP/PKG/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保护心肌;首次证实Zn2+介导的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是心肌保护作用的关键靶点。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研发拓宽了新思路。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22篇。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脊柱退变与畸形的相关系列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要完成人:丁文元、申勇、杨大龙等

  该项目在细胞学、影像学、手术方式改良方面进行了10年系统性研究,证实17β-雌二醇可有效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纤维环细胞凋亡;左氧氟沙星可诱导大鼠髓核细胞的凋亡,对大鼠纤维环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首次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责任节段进行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将环钻用于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采用改良的后路椎体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本系列研究共发表论文91篇,SCI收录22篇,获国家专利一项,成果在国内32家医院进行技术推广。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化工过程能量集成关键技术及节能新工艺

  主要完成人:河北工业大学李春利、王洪海、方静等

  该项目历时5年,研发出以隔壁塔为核心的能量集成分离装备关键技术、基于统计学的化工分离过程整体优化方法以及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一系列先进工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采用隔壁塔精馏系统,以降低精馏过程能耗及设备投资。建立了基于统计学的化工分离过程整体优化模型方法,搭建了优化后的控制方案。发明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新工艺。本项目技术已取得授权13项,发表紧密相关论文54篇,推广应用以来,已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201.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带钢冷轧机整辊式板形仪和板形控制系统

  主要完成人:燕山大学刘宏民、于丙强、杨利坡等

  该项目历时10年,自主发明研制整辊、无线、智能板形测控系统,并成功进行了工业应用。发明研制整辊无缝式板形检测辊,解决了压伤和划伤带钢表面的难题。发明研制无线式、集成化、高精度板形信号处理系统,克服了摩擦、磨损、振动、电磁、温度、变形等影响,提高检测精度。发明研制机理、智能模型协同板形控制系统,精度高,扩展性强。本项目获发明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应用后近3年新增销售额52.58亿元,产品用于一汽奥迪、上海大众等。顶替进口,出口欧美、日韩。为提高我国冷轧带钢的板形质量、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做出了示范贡献。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陈伟、王娟

  该项目历时12年研究,研发了一系列复位器和导向器用于骨折的微创治疗,创建了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体系。研发了长骨骨折快速牵开复位器,实现了骨对骨直接牵引,牵引力量大,沿骨长轴力线“顺势”快速骨折复位,并有效维持骨折对位。原创研发了长骨骨折髓内复位器。可多方向调整导丝定位,有效提高了闭合置入导丝和髓内钉的成功率。发明了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器。可微创复位锁骨骨折移位,并有效维持骨折对位以经皮微创固定。原创研发了股骨颈复位截骨导向器,使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由53%降至5%以下。课题组发表论文91篇,获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

  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基于EMS在线数据的智能电网仿真测试平台开发

  主要完成人: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范辉、王晓蔚、杨潇等

  该项目经过8年攻关,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能够自动获取电网运行拓扑结构和断面数据的仿真测试平台,将电网仿真测试技术提高到在线水平。提出了一种计算电网一次时间常数的方法,完善了电力系统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模型,建立了一种数字保护自动、闭环动模检测系统;开发了省-地电网联合计算实用化平台,提出了规划态电网网损分析计算方法和电力系统放松约束的无功设备优化方法,实现了规划电网计算的准确量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近3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107.37万元,间接经济效益4395万元。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煤系有机质演化及油气生成

  主要完成人:河北工程大学孙玉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陈建平、河北工程大学秦身钧、赵存良、李彦恒

  该项目在十几年间先后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和不同成熟阶段煤系有机质的演化过程、机理,油气生成、运移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中国石炭-二叠纪煤中发现二叠纪厚达2厘米的丝炭层,首次提出北方二叠纪森林大火干旱成煤环境观点。发现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属于正常成熟生油模式,提出了煤系泥岩是该区域含油气盆地主要的油源岩。建立了多元混合原油定性与定量判识地球化学方法,并判识准噶尔盆地亿吨级彩南油田原油为三套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合原油。出版著作3部、学术论文90篇,获业界高度评价。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二氧化钛基可见光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光催化机理

  主要完成人:河北科技大学王德松、罗青枝、李雪艳、安静、段彦栋

  该项目属化学学科,针对有效降解环境中污染物开展研究,历时8年完成。本项目率先采用微量聚吡咯等共轭聚合物表面杂化二氧化钛,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高性能可见光催化剂;首次采用聚异戊二烯等普通高分子材料表面杂化二氧化钛,采用溴加成/脱溴化氢技术,制备出高性能的二氧化钛基可见光催化剂;首次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一种可见光催化剂;通过控制煅烧制度实现二氧化钛的碳自掺杂,制备出具有介孔结构的可见光催化剂;建立了该类可见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型;阐明了该类可见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污染物的反应历程。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