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度最佳优秀论文奖评选揭晓

12.01.2016  16:58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度最佳优秀论文奖”评选揭晓,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高亭教授、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白彦魁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孙颖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徐小冬教授等发表的4篇论文获此殊荣。

学校高度重视“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度最佳优秀论文奖”的评定工作。奖励基金办公室(挂靠科技处)严格按照《河北师范大学年度最佳优秀论文奖励基金管理办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我校2014年SCI收录的TOP期刊论文中,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SCI分区、学科排名等初选出16篇论文。经孙大业院士为主任的各学科专家组综合评议,确定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高亭教授等发表的“Permutationally invariant part of a density matrix and nonseparability of N-qubit stat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4,Vol 112,Iss 18);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白彦魁教授等发表的“General monogamy relation for the entanglement of formation in multiqubit systems”《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4,Vol 113,Iss 10);生命科学学院孙颖教授、张胜伟副教授等发表的“The Receptor-Like Kinase SIT1 Mediates Salt Sensitivity by Activating MAPK3/6 and Regulating Ethylene Homeostasis in Rice”《Plant Cell》(2014,Vol 26,Iss 6);生命科学学院徐小冬教授等发表的“LNK1 and LNK2 ar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s in the Arabidopsis circadian oscillator”《Plant Cell》(2014,Vol 26,Iss 7)4篇论文为我校2014年度最佳优秀论文,每篇颁发奖金10000元。

河北师范大学年度最佳优秀论文奖励基金”,是我校孙大业院士用其2002年度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全部奖金而设立的。旨在通过奖励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高水平论文的我校教师、学生,倡导创新性研究,实现科学研究由数量向质量的提升,并起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断提高我校学术水平的目的。

自2003年该奖项设立以来,共奖励优秀论文16篇,这些获奖论文全部集中在我校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领域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和化学,其中生物学6篇、物理学4篇、数学3篇、化学3篇。获奖论文均得到过国家“973”计划、国家基金、省基金以及人才基金的资助,且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发表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权威甚至是顶尖杂志,其中SCI1区期刊论文7篇、SCI2区期刊论文7篇、SCI3区期刊论文2篇,TOP期刊论文12篇,TOP期刊率达75%,发表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6.73。从获奖者的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来看,获奖的16篇论文有60%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以获奖当年的情况统计)完成的,获奖者中具有博、硕士学历的达95%,40岁以下者都具有博士学历,40岁以上者都具有教授职称,且多数为各学科带头人或博士生导师,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4人,占16%。基金的奖励真正起到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激励了年轻人的成长;基金的奖励促进了我校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明显提升;基金的奖励大大提高了我校各学科和单位科学研究的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我校基础研究的全面发展。

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度最佳优秀论文介绍

论文题目:Permutationally invariant part of a density matrix and nonseparability of N-qubit states

作  者:高亭,闫凤利,S.   J. van Enk

发表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   2014,Vol   112,Iss 18.

简  介: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由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国际物理学顶尖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为7.512。该论文研究了多体量子态密度矩阵的排列不变部分的纠缠性质与多体量子态的纠缠性质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量子态的排列不变部分依赖于所选的基,而且这种基依赖性使得量子态的排列不变部分变得更加重要。得到了量子纠缠度所应满足的新条件,证明如果量子态的排列不变部分是k不可分的,则整体态也是k不可分的,极大地简化了多体量子态不可分的判定,并给出了如何从实验上测量出判别量子态排列不变部分是否不可分的所需物理量的具体方法。论文还得出了以下重要结果:1. 给出Physical Review A 86,062323(2012)所定义的多体纠缠度的非常强的下界。2. 对N量子比特量子态可只测量2N+1个局域可观测量就可确定整个多体纠缠态纠缠与否。3. 定义了一个可以定量化N量子比特系统退相干的有效可分性度量。4. 给出了最大混合态与真正的N体纠缠态十分接近的例子。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审稿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文章的每一个结果都是对本学科的重要贡献,对多体量子纠缠的判定和多体纠缠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1005)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2012205013)资助的研究成果。

论文题目:General monogamy relation for the entanglement of formation in multiqubit systems

作  者:白彦魁、徐元菲、汪子丹

发表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2014,Vol 113,Iss 10.

简  介: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由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国际物理学顶尖杂志,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7.512。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中的重要物理资源,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工作从理论上解决了形成纠缠本身不满足单配性的问题,提出并解析地证明了N量子比特系统中形成纠缠的平方满足单配性不等式,进一步构造了探测效率更高和计算方法更简便的多体量子纠缠的指示子。物理评论快报期刊的量子信息分部编辑C. M. Caves认为,这项工作是2006年英美联合研究组提出第一个N体单配性公式8年后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

    此项工作为我校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白彦魁教授课题组与香港大学物理系汪子丹教授合作完成,白彦魁教授和汪子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作者单位。该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05016),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A2012205062)以及香港研究资助局基金(HKU7058/11P,HKU7045/13P)共同资助的研究成果。

论文题目:The Receptor-Like Kinase SIT1 Mediates Salt Sensitivity by Activating MAPK3/6 and Regulating Ethylene Homeostasis in Rice

作  者:   李晨辉, 王耕,赵记龙,张丽青,艾连峰,韩永峰,孙大业,张胜伟(同等科学贡献),孙颖(同等科学贡献)

发表刊物:Plant Cell(植物细胞)2014,Vol 26,Iss 6,pp2538-2553.

简  介:Plant Cell为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出版的生命科学领域著名学术刊物,SCI源期刊,期刊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10.529,在植物生物学主要研究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一。该论文鉴定了水稻中一个凝集素样的类受体激酶SIT1,它介导植物的盐敏感反应。SIT1在水稻的根表皮细胞中表达,受到高盐的刺激而使激酶活性迅速升高,这就激活了下游效应子MAPK3和MAPK6。进而通过激活乙烯合成酶ACS,使得乙烯含量升高,并通过乙烯的信号传递,引起活性氧的增加,这使得植物的生存率下降。该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水稻中具有一条盐敏感的信号通路,所阐明的分子机理为今后的耐盐作物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论文是科技部973计划(2012CB114201) ,转基因专项 (2009ZX08009-017B,2012ZX08001003-014),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126)资助的研究成果。

论文题目:LNK1 and LNK2 ar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s in the Arabidopsis circadian oscillator.

作  者:Xie, Q., Wang, P., Liu, X., Yuan, L., Wang, L., Zhang, C., Li, Y., Xing, H., Zhi, L., Yue, Z., Zhao, C., McClung, C.R., and Xu, X.

发表刊物:Plant Cell(植物细胞)2014, Volume26, Issue7, pp2843-2857.

简  介:Plant Cell为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出版的生命科学领域著名学术刊物,SCI源期刊,期刊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10.529,在植物生物学主要研究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一。该论文阐释了生物钟系统新组分LNK1/LNK2通过与转录因子RVE8/RVE4以及CCA1/LHY形成清晨复合体(Morning Complex),作为激活辅助因子参与调控PRR5/TOC1基因的表达,形成典型的负反馈环路。文章对LNK1/LNK2功能的研究,补充了生物钟调控模型中转录激活机制这一缺失环节,并为长期以来植物生物钟核心基因如CCA1/LHY貌似矛盾的激活/抑制行为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合理解释。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既有的植物生物钟转录水平多重反馈环路有重要理论意义,论文发表当年即被国际同行专家将LNK的作用机制录入文献综述中更新的生物钟分子调控模型。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徐小冬教授,其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王鹏、刘羡为共同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该论文是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 (2012CB126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071247)以及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C2011205034)共同资助的研究成果。

(供稿:科技处;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