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2014年度审判理论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举行

11.09.2014  13:50

      9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举办的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度审判理论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少平指出,法研所长期以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全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决定,统筹规划人民法院理论研究工作。每年坚持发布的本年度人民法院“理论研究工作重点”积极引导法院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法院课题在促进、引导审判理论研究、推进人民法院建设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院党组的决策和人民法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课题研究、召开研讨会和专题调研,进一步鼓励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沟通与合作,由知名专家学者与法院法官合作共同组成课题组,不仅实现了司法实务界与科研院校强强联合,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课题成果,而且进一步培养、壮大了审判理论研究专家队伍。

        李少平强调,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对审判理论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为审判理论研究事业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总目标为法院理论研究提出了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课题组研究人员应有为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建设一个更加民主、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始终做到坚持正确的理论研究工作方向,坚持做好理论研究工作的统筹工作,坚持完善和创新理论研究平台,不断培养和造就一批法院理论研究卓越人才,加大力度,推出一批优秀审判理论研究成果。

        李少平要求,应用法学研究要认真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和方法问题,吃透五个方面,即要吃透中央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精神和要求,把握大局;要吃透下面的情况,找准问题;要吃透基本国情和法院院情,立足实际;要吃透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站在前沿;要吃透域外做法与经验,科学借鉴。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司法实际,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重大问题,紧紧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重大决策,将课题研究与中心大局的需要结合起来。法研所要借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审判理论研究课题的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的跟踪服务和督查。各课题组应进一步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充分发挥成果的社会效益,为繁荣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获得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审判权运行机制研究”等23个中标课题组的主持人和审判理论一般课题“合议制度研究”等27个中标课题组的主持人汇报了各自的开题报告,与会专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意见。

        会议还就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优秀课题颁发了证书,获评优秀课题组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治良等领导出席报告会,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部分中基层法院的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编辑:张亚宁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年9月11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