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不妨给自己写一份“审计报告”

08.12.2015  10:58

我们审计人每年都要给审计对象写不少审计报告,是不是也应该“立项”审计一下自己,对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作个客观公允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并且提出未来一年的改进措施呢?

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在符合职业特点的趣味游戏中,实现自我的完善和提高。就像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和作用,主要是揭露和反映被审计单位问题、促进问题的纠正和整改并且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少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一样,我们审计人给自己写的审计报告,可以不必像审计报告那样有固定的形式,但核心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应有的作用是要注重的。既要秉持审计报告的一般性原则,也要力戒审计报告的常见“毛病”。

对照标准排查问题 。像审计报告对照政策和法规,查找被审计单位的问题一样,对照党风廉政建设、审计“八不准”廉洁从审规定、审计质量控制条例、审计执法操作程序、机关规章制度,以及自身的岗位职责、责任和目标,排查和反映自身的问题和差距。把问题才能找准,找全,避免挂一漏万,顾此失彼。

自我评价要客观公允 。像审计报告作出审计评价和反映问题那样,有证据支撑,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一样,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映问题也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有根有据,不能文过饰非,粉饰问题,更不能夸大成绩,自我表扬。

处理好成绩和问题的关系 。有些审计报告,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讲审计对象的成绩不惜笔墨,洋洋洒洒,反映问题却是轻描淡写,成绩和问题的篇幅比例有点失衡,这就背离了审计机关的职业性质,及审计报告以揭露和反映问题为主的宗旨。审计人的审计报告也要力戒这一现象,因为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

勇于解剖自己 。就像审计报告反映的许多问题,是经过我们审计人审深审透,深挖细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才能发现的一样,审计人在给自己写审计报告时,也要拿起“手术刀”,不怕痛,勇于解剖自己,甚至要有“刮骨疗毒”、“断臂求生”的勇气。确保找到问题的实质和要害,真正地改正缺点与不足。

充分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就像有的审计报告,由于缺乏独立性,质量不高一样,我们给自己写的审计报告,由于是自审自,缺乏“独立性”,难免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和症结所在,难免缺乏揭短亮丑的勇气,怕丢选票,评不上先进,升不了职,所以,对自己的问题藏着掖着,不愿不敢暴露。这就要求我们在拿起自我批评武器的同时,也要勇于使用别人手中拿的批评武器。通过民主生活会、与领导与同志谈心交流等途径,请别人给自己“挑刺”,提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吸收到报告中。

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 。有的审计报告问题部分比较扎实,但建议部分却比较薄弱,或者击不中要害,或者缺乏针对性操作性。我们审计人在给自己写审计报告时,也要注意克服这一缺陷。要通过对自身问题的客观分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用好自己的审计报告 。有的审计报告报走后,有时被束之高阁,任其蒙尘,审计结果运用效率不高,白白地浪费了审计资源。我们审计人给自己写审计报告时,也要防止这一倾向。要把这份报告经常拿出来对照检查,从而装在脑子里,刻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不能写在纸上,放在抽屉里,放在脑后,否则,这份报告写了也是白写,我们身上的问题和毛病也会“屡审屡犯”的。

一句话,审计人给自己写的审计报告,是自己写,报给自己,自己用,“一条龙”流水作业,对我们的成长进步发展好处多多,可谓是我们前进的一块块铺路石,攀登高峰的一级级台阶。大家不妨一试。(王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