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古迹杨继盛祠堂原貌重现 免费对保定市民开放

08.12.2014  11:11

    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记者郭立业 见习记者魏如翔文/图

    12月5日上午,经历了一年多的修缮,位于 保定 市皇华馆街的杨继盛祠堂修缮工程宣告竣工,保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国英为杨继盛铜像揭幕,祠堂今后将免费对外开放。修缮一新的杨公祠有几大亮点,燕都记者为您独家解读,盼引市民的参观热潮。

杨公祠主殿

    新颜:原材料、原工艺、原构件400年古迹原貌重现

    2014年12月5日,位于保定市金驿台街与皇华馆街交汇处、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杨公祠修缮工程宣告竣工,一代忠臣的祠堂终于重焕光彩。

    祠堂大门由青砖灰瓦砌成,格外肃穆。“旌忠祠”牌匾悬挂于祠堂大门正上,两侧有金属栏杆合围,两尊石狮挺立门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两行杨继盛笔下的名句以草书写就,镌刻于大门两旁立柱之上。

    拾级而上,跨过正门进入院中,主偏殿之间由石板甬路相衔,路两旁旌旗招展,每面旗帜上均书“”字,以示祠堂主人身份。不大的院中环立着几通石碑,与两排冬青、几棵小树交相掩映。

    主殿外观以灰黑色调为主,配以棕色雕花门窗,殿门上方悬挂烫金“杨公祠”匾额。殿内,灰地白墙配以棕黑色的木质圆柱及屋顶,庄严肃穆。殿内东侧墙壁上置有展板,介绍“明代第一谏臣”杨继盛的生平事迹。

    保定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常务秘书长胡贵平全程参与了杨公祠的修缮工作,据他介绍,杨公祠修缮工程共投入200余万元,力求修旧如旧,利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构件,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杨公祠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