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飞跃 雄心激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诞生记
12月15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传承2008年奥运会元素、又将迎来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场馆,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面纱。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徽发布仪式上发表视频祝辞。他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中国乃至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会徽是雄心与梦想的象征。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共同目标,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兴奋不已、翘首以望。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一同征集、一同发布,为同一设计师设计,在视觉语言上达到高度统一。
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
两个会徽注重把中国文化底蕴、现代国际风格、冬奥运动特征融为一体,生动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形象地展示了冰雪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传递出运动员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憧憬。
会徽设计征集到4506件作品
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会徽征集设计工作,借鉴2008年奥运会和近几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验,经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修改深化、评议沟通、法律查重、呈报审定六个阶段。
征集启动后广受关注。仅仅通过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微博参与和关注会徽征集活动的就超过700万人次。
会徽设计征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时截止,历时4个月,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
——设计方案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
——最年长的投稿人85岁,年龄最小的投稿人7岁,有多位残疾人设计者亲自来到征集办公室递交作品。
——来自专业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达到3198件,占总数的71%。
严谨公正的评审
2016年10月,经国际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和代表推荐,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国际、国内15位知名专家和运动员代表组成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担任评委会主席。
2016年12月16日,评委会按照会徽评审程序和规则进行筛选,初评共有78件作品入围。一天之后再复评选出10件入围作品,801号作品获得总分第一名,其中的“冬”字概念设计就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原型。巧合的是,作者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
2017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从这10件设计方案中确定4件入围作品,分别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4所高校进行深化设计。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请来社会各界人士组成评议委员会,先后召开两次评议会。北京冬奥组委还征询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相关部门对会徽设计方案的意见。
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会上确定了一件会徽设计方案和一件备选设计方案。801号作品,也就是“冬梦”和“飞跃”,最终脱颖而出。
参加评审的蒋效愚等众多评委认为,“冬梦”和“飞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整体上动感十足,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设计色彩非常明快,手法也非常国际化,具有时代感,为今后会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立体呈现、延展设计预留了广阔空间。
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正式批准
为确保会徽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会徽查重工作方案,并于2017年4月至8月开展了国内外查重工作。4月至5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候选会徽进行了查重。6月,北京冬奥组委委托清华大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检索和比对。
6月至8月,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分别对北京冬奥会候选会徽和冬残奥会候选会徽进行了查重。此外,北京冬奥组委还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就会徽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并在会徽正式发布前48小时,在国内启动涵盖全部45个类别的会徽商标注册申请。
11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
12月5日,国际残奥委会正式认可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12月6号,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正式认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12月15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正式亮相。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向世界传达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办好一届高水平奥运会的千金一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飞跃”,以自信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人要梦圆冬奥、放飞理想,为奥林匹克和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新华社记者汪涌 姬烨 林德韧 高鹏)
责任编辑: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