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 衡水市争创篮球城长跑城
近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对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了一系列意见。未来十年,我市将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打造体育名城。
发展目标:
发展体育产业 争创体育名城
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把增强人民体质、满足人民对日常健身的体育需求作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创建“篮球城、长跑城”,打造体育名城,建立健全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积极扩大和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70万人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亿元。
主要任务:
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结合我市城镇化建设规划和群众健身、青少年业余训练需要,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群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好乡镇、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实现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
对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
实现新建社区体育设施100%全覆盖,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100%全覆盖。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健身休闲设施与场所。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
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切实保证开齐上足体育课,培养学生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恢复举办市运会,支持各县市区、各单位举办县运会、乡运会、农民运动会、学校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家庭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以运动会为抓手, 引领全社会重视全民健身,广泛举办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
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积极拓展体育休闲产业
充分利用衡水湖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推进衡水湖环湖健步路和骑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自行车运动、徒步旅游、户外拓展、汽车露营地、垂钓、龙舟、赛艇等体育项目的开展,促进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运动体验等为主要形式的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运动休闲基地。
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深州形意拳、武强梅花拳等传统武术项目,依托当地农村特色休闲旅游,推进形意拳与桃花、陶艺融合发展,扩大一年一度形意拳交流大会影响。
以武强周窝音乐小镇、衡水湖万亩森林公园、马拉松广场、滏阳河休闲观光带等为载体,拓展健身休闲项目,延伸观光产业链。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运动休闲产业,支持发展以体育运动休闲为服务内容的俱乐部。
加快发展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
以健身器材和竞赛表演器材制造销售为突破口,在全市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企业。
进一步提高深州毽球在国内外知名度,做大做强泰华体育机器人生产基地。
依托衡水湖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活动,举办运动器材、健身设备等体育用品博览会。依托养元、汇源等优势企业,开发生产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
培育发展体育培训咨询中介服务业
创新体育培训体制,鼓励学校、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开展体育培训,建立各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开展户外露营、野外生存训练、身体素质拓展培训和健身服务咨询。
到2025年底,市及所有县(市、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健身活动站点均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达到1万人以上。
加强体育裁判员、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及户外救援队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体育服务型企业加快发展,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改革创新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
积极探索公共体育设施专业化运营模式,提高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凡是拥有各类运动场馆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训练、工作的前提下,其室外体育设施均应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期间对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的项目
普及篮球运动,创建篮球城市。加大篮球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公园、广场、机关、学校、较大居民社区均应建有篮球场地。大力开展篮球活动,完善全市大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四级学校篮球联赛制度,以及市、县、乡、村四级篮球联赛制度。在各级学校中,建立篮球样板学校,实现课间操、体育课以篮球为主的活动方式,加强篮球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国际篮球赛事,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篮球运动、参与篮球运动。
大力推广足球、武术、围棋运动。积极推进足球进校园、武术进校园、围棋进校园,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对足球、武术、围棋的热爱,并培养选拔一批足球、武术后备人才。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鼓励群众参与各种足球、武术、围棋活动,完善业余比赛赛制,通过新建场地、开放公共和学校场馆等措施,为足球运动、武术运动、围棋活动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发挥体育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养老、康复、培训等相关产业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文学创作等相关业态发展。
促进康体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积极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支持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带动商贸、会展、演艺、健身、养生等行业发展,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国色天香休闲旅游项目、全国钓鱼比赛训练基地、北京时宝来大型游乐设备生产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集运动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体育产业园、产业基地等。
兴办衡水湖马拉松赛等赛事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体育赛事开发模式,积极举办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继续办好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制定实施提升方案,充分发挥马拉松赛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衡水湖水上运动,积极谋划铁人三项、龙舟赛、环湖自行车赛等高端赛事品牌,逐步形成衡水湖高端赛事聚集效应,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体育赛事大众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性赛事活动。
完善赛事产业链,开发赛事衍生产品,坚持以赛事为龙头,建立健全以“赛”育“市”和以“市”促“赛”的发展机制,带动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中介等产业发展。
加强与国内体育竞赛运营公司的紧密联系,培育从事赛事策划、赛事举办、赛事传播、赛事产权交易等专业性赛事服务公司,加强市场开发建设,培育3-5个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体育竞赛表演。
争创篮球城长跑城等体育名城
扎实推进“篮球城、长跑城”创建工作,加快市体育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市体校游泳馆、射击馆等项目的建设和市体育馆的改造提升工作,完善体育比赛训练设施。
切实加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县级体校和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设,恢复县级业余体校,每个县市区都要办好一所业余体校。推进“体教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达到每县有品牌,每校有特色,培养青少年运动兴趣,使参加业余训练的青少年人数逐年增加,夯实选材基础。
合理布局运动项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的教练员为衡执教,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敢打敢拼的金牌教练员队伍。
积极促进省级运动队与我市企业或俱乐部的联姻,并争取落户我市,力争有更多的衡水籍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并在全国崭露头角。积极与国家相关项目中心进行联系与沟通,争取国家级训练基地落户我市,促进我市相关项目的发展,带动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