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企业信息化大会将举行

07.07.2014  20:34

  近日,记者获悉,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委员会等共同筹办的2014年“全国企业信息化大会”将于2014年10月举行。据主办方透露,此次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全面推动两化融合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会议旨在及时反映和总结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最新成就,树立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工作典范;加强信息化成果应用,引导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破解当前发展瓶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国家战略;进一步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通知》要求。

  全国企业信息化大会顺应国家战略与企业实际需求,是国内层次较高、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化领域经验交流大会,会议得到了工信部的全力支持与指导。据主办方透露,此次会议将围绕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更有效的开展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工作;以及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慧企业、在以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软件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社会中企业应发挥什么作用;如何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与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重点交流与探讨。同时,大会将推选、表彰一批在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授予“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企业信息化建设杰出人物、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解决方案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成果”等荣誉。

  近日,2014 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企业信息化建设杰出人物、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解决方案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成果”的申报工作已经启动,申报标准、要求、评审办法等已经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委员会网站向社会公布。

  会议举行期间,将邀请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国家领导人出席;邀请国务院研究室、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环保部、住建部等有关领导出席;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各企业主要负责人、跨国公司代表和新闻单位代表等参加。

  据悉,会议还将出版2014年《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集》,将深入剖析获奖单位成功经验及其启示,推广宣传我国信息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取得最新成果。《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集》将交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及中央直属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研究机构等留存。 (刘健)

   【名词解释】

  两化融合战略

  我国信息化发展经历的四次高潮。第一次信息化发展高潮是1981年、1982年,中央就有多次围绕信息化的报告和讨论,其结果是成立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确定了一系列重大事项,包括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应用。1983年到1986年之间,我国部署了十一个重大工程,首个重要工程就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第二次是1993年到1996年,以三金、四金和金系列工程为代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和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成立。第三次是2001年到2006年,重组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国家信息化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作了一系列任务部署。第四次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现在。近期,中央领导批示,信息化、信息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安全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化同步”也是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关键。“四化同步”发展中,工业化是动力,信息化是核心,城镇化是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十八大所作的报告中,有19处表述提及信息、信息化、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这“四化”同步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这必将对今后十年我国信息化推进和信息通信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发展重中之重, “两化融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方向。近年来,国外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产业革命学说,对工业互联网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概括,为建立两化融合的新社会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这些观点各有侧重,但都包含着工业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力的融合,包含着材料、能源、信息三种资源的融合利用,都预示着产业发展方向性变革。

  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核心是企业。要围绕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企业两化融合的目标,帮助企业成长。同时,也要将典型经验从企业推广到行业,要有相应的指标和评价,对发展阶段的路径要有指导,要有行业的平台,信息还要丰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还要抓好重点行业、区域平台以及区域综合事项。信息化公共设施对于企业两化融合具有关键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和业界提供的服务水平、质量、价格密切相关。

  当前,我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等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工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实现赶超的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两化融合”,这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国家战略。

  200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3年8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通知中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小组的成立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