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财政支撑实现脱贫产业全覆盖

08.04.2018  11:31

  平山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撑作用,坚持以贫困群众为主体,以内生动力为驱动,以参与式、开发式扶贫为主线,探索建立了“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产业扶贫新机制,构建起了“”“”“线”结合的精准脱贫支撑体系。

  按照“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该县财政拿出3491万元扶贫资金,为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入股34家重点景区和龙头企业,作为参股资金,折股量化、保底分红,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按照“合作社+特色产业+农户”模式,该县财政引导贫困户入社入股,推动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林果、药材、光伏等小而活的特色产业,并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使贫困群众获得薪金、股金和土地流转金,实现“一块土地三份收入”。通过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新机制,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推进,构建起了“”“”“线”结合的精准脱贫支撑体系。

  “”上实现“三个全覆盖”。产业项目全覆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该县财政建立了总投资7.55亿元,包含1472个项目的脱贫攻坚项目库,使全县260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新型合作组织全覆盖。该县财政支持全县260个贫困村和35个面上贫困村全部建立专业合作社,20024个贫困户全部入社,实现人均年增收200元以上。农村电商全覆盖。该县财政投资750万元,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12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全县717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站点,并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打造了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带动了153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65元。

  “”上推行“五种新模式”。“美丽乡村+扶贫”模式。该县财政优先将贫困村列为年度美丽乡村进行重点打造,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达标村145个、省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占贫困村总数的60%。“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他们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以全县15家开放景区为依托,发展旅游扶贫村50个,培育农家乐613家,带动883户2753人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1100元左右。“农业园区+扶贫”模式。全县共建成规模化园区25家,农业龙头企业50家,带动209个贫困村8791个贫困户23509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林果产业+扶贫”模式。该县鼓励贫困村发展以核桃、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建成万亩林果基地2个、千亩林果基地12个,覆盖7468户1832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260元;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红薯、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4193亩,覆盖2659户6988人,人均增收635元。“光伏产业+扶贫”模式。该县以列为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为契机,建成集中式扶贫电站项目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73个,共覆盖21个乡镇、73个村、6354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000元,持续受益20年。

  “线”上打造“三条示范带”。泓润园区—李家庄—西柏坡“美丽乡村、农业园区+扶贫”产业带,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而且带动2428个贫困户6529人就业,人均稳定增收1965元。回舍—温塘—古月—北冶“林果产业、旅游+扶贫”产业带,带动沿线村庄发展乡村体验旅游,3640个贫困户8554人受益,人均稳定增收3765元。县城—两河—三汲“城镇商贸+中山文化+扶贫”产业带,共吸纳5466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1.1万元。(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