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乡一妇女苦修秸秆画 小秸秆产生大效益(图)

16.07.2016  05:05

王俊民在制作秸秆画。 张鹏翔 摄

中新网邢台7月14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孙瑞超) “制作这秸秆画要的就是精细,人要是浮躁了就做不来。这门手艺虽然难,但是一把不值钱的秸秆经过加工后能卖到几百上千元,算是变‘废’为宝。”河北省平乡县退休职工王俊民说。

在河北农村,每年玉米收获之后,玉米秸秆成了最多的无用之物,除了用于喂牲口、焚烧发电、粉碎回田外,一堆堆的秸秆到处可见。然而,河北省平乡县退休职工王俊民,拿起电烙铁将一把把秸秆加工成秸秆画。她制作的孔雀,羽毛闪闪发亮,制作的蝴蝶栩栩如生,欲振翅飞翔。其作品经常被推送到邢台市妇女手工加工产品展览会上展出,每幅作品能卖到几百上千元。

清洗漂白后的秸秆不能在太阳下暴晒,否则容易变色。”在王俊民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她的作品。王俊民拿出一张纸,先简单的勾勒了几笔,一只灵动的喜鹊图案跃然纸上。将喜鹊的头部、爪子、尾巴等用复写纸拓到秸秆做成的坯板上,王俊民开始烙烫工作。电烙铁在王俊民手中变成了一只笔,随着喜鹊柔和的线条不断走动,喜鹊周围的颜色也随之变化。不到30分钟,一把把普通的秸秆变成了精巧的艺术品。

俗话说,三十不改行,四十不学艺。王俊民学秸秆画,是51岁退休后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