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春运幕后人物:揭秘“钢轨医生”的工作现场

04.02.2015  12:00

【精彩视频 点击观看】

  【解说】2015年春运将于2月4日拉开帷幕,铁路再次面临春运客流高峰压力,由于冬季昼夜温差大,钢轨处于断轨高发期,在春运到来前,诊断“钢轨健康”的现场钢轨探伤工们已加班加点工作、缩短探伤周期,在幕后把控探伤作业质量的特殊探伤工——钢轨探伤数据回放分析组也肩负起更大的工作责任。近日,记者来到北京铁路局丰润工务段,探访春运背后为确保线路安全默默付出的钢轨探伤工。

  钢轨探伤是检查钢轨伤损的第一道防线,因此现场钢轨探伤工被誉为“钢轨医生”,如果钢轨出现伤损,探伤不能及时发现的话,一旦发生断轨,将直接影响旅客正常出行。

  在探伤作业现场,记者看到,由于现场探伤工只能在列车行车间隙上道检查,往往执机人员刚检查了几分钟,上行或下行线路即将有列车开来,探伤工就要立即下道避让、精神高度紧张。一旦超声探伤仪报警就意味着钢轨存在疑似伤损。

  【同期】北京铁路局丰润工务段探伤组工长 徐立华

  (刚才咱们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就是焊筋波比较长,咱们进行一个二次看波,为了就是确保别漏检,别有异常波,保证检查安全。

  【解说】徐立华说,现场探伤工起早贪黑、走路走得腰酸腿疼是常事。由于每天需要长时间行走,组里几个小伙子都是年轻的90后。

  【同期】北京铁路局丰润工务段探伤工 归庆

  一天走下来的话快的话也得四个小时吧,四个小时左右,如果时间长的话五六个小时吧,为了保护列车的正常运行,辛苦点也就辛苦点吧。

  【解说】而在现场探伤工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默默无闻的“探伤”岗位——钢轨探伤数据回放分析组。由于受光线、天气、职工技术素质以及车辆运行的影响等原因,现场探伤工有时会出现“漏检”的情况。钢轨探伤数据回放分析成为堵塞线上探伤漏洞,把住探伤质量的重要关口。

  丰润工务段探伤数据回放组现有作业员4人,都是拥有约20年现场探伤经验的业务尖子。他们每天守着电脑,用眼睛“走行”前一天全段范围内检查了90余公里的现场探伤数据,工作犹如“大海捞针”,因此也被誉为为钢轨坐诊把脉的“门诊专家”。

  【同期】北京铁路局丰润工务段探伤数据回放分析员 静永军

  干我们这工作需要的,一个是需要素质高,另外一个需要责任心强,因为责任心不强,如果说,咱们打比方说这个是20日我们发现的伤损,如果说当时没注意,这一放一眼不看它就放过去了,放过去了你看这界面就没有了,现场推车漏了,我们分析也漏了,这都很容易产生后果,这后果不敢想象。

  【解说】静永军告诉记者,在电脑屏幕上,线路探伤数据的画面一分钟大约跳动150次,每一个焊缝、接头、螺孔、鱼鳞伤都需要重点分析。为了不漏检,他们工作时往往不敢眨眼、精神高度集中,还要尽量减少喝水上厕所的次数。探伤数据分析员杨小波说,从现场探伤到数据回放分析,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

  【同期】北京铁路局丰润工务段探伤数据回放分析员 杨小波

  现场比如说上次这段不是你走的,没人家事了,如果是我们肯定有责任,全段都是我们走的,这个压力比较大。

  【解说】根据工作安排,每天现场探伤产生的数据,必须在次日完成回放,分析员不管多晚都要在一天内看完前一天全段现场产生的所有探伤数据。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技能,2014年,丰润工务段数据回放分析组共检测疑似伤损132处,经复核确认,堵塞现场检查漏洞17处,17次“补漏”就意味着有效防止了17次事故。

  记者王鑫 段正阳河北唐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