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应邀到文学院讲学

16.05.2016  21:04

5月13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傅修延先生应邀来文学院作了题为《听觉叙事三题》的学术讲座。文学院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的百余名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的老师到场聆听了讲座。

听觉叙事”是傅修延教授目前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本次讲座中,傅教授首先借鉴了加拿大学者夏弗的“音景”概念,并将其引入到叙事学研究当中。傅教授认为,音景是故事背景上的声音幕布。农业社会的音景保持在可清晰辨音的“高保真”状态,但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的轰鸣使音景由“高保真”沦为“低保真”,这些在叙事作品中均有反映。而音景又不仅仅是幕布,它有时会由次要位置的叙事陪衬反转为不容忽视的故事角色,此即夏弗所说的“”凸显为“”。“声音帝国主义”的崛起缘于人类在接受听觉信息时的被动与脆弱,真实世界和虚构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可能遭遇声音霸权的压迫。在此基础上,傅教授提出了“聆察”这一概念。傅教授认为,在既往的感知体验中,“聆察”的缺位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读图时代”的一大弊端是以目代耳。无论是英国浪漫诗人济慈主张的“消极的能力”,还是法国解构学者所说的“最大的好客就是倾听”,目的都在于恢复曾为人类常态的安静倾听,抵抗现代生活中日益喧嚣的自说自话。诉诸听觉的讲故事行为本是人类最早从事的文学活动,从“”的角度重读文学艺术作品,有助于扭转视觉霸权造成的感知失衡,这可以说是传媒变革形势下“感知训练”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傅教授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互动,认真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文学院李卫华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她认为,傅教授关于听觉叙事的研究,既包含着对中西叙事学理论的回眸,更是对叙事学发展道路的前瞻,是中国叙事学走上创新之途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聆察”作为一个崭新的叙事学概念的提出,是傅教授对于中国叙事学的研究做出的独特贡献。

(供稿:文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