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材料学之父”师昌绪10日病逝(组图)

11.11.2014  12:18

  11月10日7时7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这位从保定走出的科学巨匠是中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者,也是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被称为“中国材料学之父”。满怀悲痛,燕赵都市报记者走访了师昌绪的故乡保定市徐水县大营村和母校保定学院,追忆这位科学巨匠的足迹。

    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见习记者魏如翔 实习生孙语繁 通讯员吴倩楠 文/图

  一代科学巨匠 从保定启程

  师昌绪1918年出生在保定市徐水县大营村,父亲师克和是清末秀才,以教书为业,既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又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母亲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之家,既勤劳善良又知书达理。自小浸润在书香门第,师昌绪自小就刻苦读书。

  由于大营村当时没有一所小学,师昌绪只能到离家两三里之外的荆塘铺小学读书,平常的饮食也只是窝头、白菜、稀粥。贫苦的环境造就了师昌绪吃苦耐劳的品质,他对生活的艰难和糟糕的读书环境并不介怀,自小喜爱读书的他,常搬着小凳子在僻静的院角苦读,家人因此送他了一个外号:老院子。

  1934年夏,师昌绪从徐水县第一高小毕业,以保定省立六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今保定学院),“保定师范虽然属于中学段的教育层次,但在河北省当时大概是最难考的一所学校。”师昌绪曾回忆说。

  在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师昌绪不仅握住了笔杆,也端起了枪杆、挥起了锄杆,“能文能武能种地”。师昌绪曾说:“在我整个的这一生中,二师对我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