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鹿泉区教育局:办“有人”的教育

17.06.2015  16:20


第六届鹿泉中小学生艺术节的“文艺汇演专场”.



法制教育基地学生汇演.



鹿泉区教育局长贾建祥到学校调研.



鹿泉区书记周永会协调推进学校项目建设.

办“有人”的教育

—石家庄市鹿泉区教育局大力推进教育全面发展情况介绍

 

近年来,鹿泉区教育局从教育必须同频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和顺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大格局着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大力“推进教育全面发展”为总工作思路,以办好“有内涵高品质的现代化教育、与社会同步的大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平安和谐的教育”为主题,以规划为引领,以投入为保障,以建设为基础,以实现优质均衡为目的,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以队伍为支撑,以机制增活力,努力探寻推动鹿泉教育全面发展的新机制、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打造教育强区,构筑教育高地,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开创了独具鹿泉特色和风格的教育事业新局面。

 

  明确“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是鹿泉的应然选择

 

鹿泉教育首先解决教育理念的问题。在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鹿泉和全国各地一样,需要面对当前形势下基础教育是重素质、还是重应试,是重能力、还是重分数的两难选择。我们一是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展开了深入持久和规模宏大的“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大讨论、大实践”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座谈会和教育沙龙,紧紧围绕“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怎么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展开讨论和思考。二是每年机关中层领导、学校校长都要集中开2次封闭的教育研讨会,比如2014年的主题就是“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贾建祥局长提出“人的教育,就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活灵活现、有独特个性、有鲜明特点的人,面向民族、国家、世界和未来的人。如果教育眼中没有人,只有楼、只有分、只有规模、效益,那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办教育不怕慢,就怕方向走错,因此做教育需要思考,需要沉潜,不尚浮华,不讲时尚,要凭本真,做真教育,不做伪教育,力避无用功。

鹿泉教育人认为:检修教育是痛苦的,但没有痛苦就没有新生。2009年,我们提出要重塑教育之魂,几经研讨、几经反复、几经探索,几经论证,提出了“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思路,并选择了“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即“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坚持德育首位,坚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具体来说就是:从教育层次上,推动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均衡、持续发展;从发展主体上,坚持以人为本,力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并且,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的,教师的全面发展是关键,学校的全面发展是平台和保证。通过这一路径的实施,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全面发展。当然,主要落脚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虽然没有提素质教育,但是我们这个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思路就是为了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是素质教育在鹿泉的具体化和措施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鹿泉教育人坚持做眼中有人的教育和一切行动为了孩子发展的教育,抱定做“不亏待孩子们的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教育”的坚定信念,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执着无悔的坚韧、开拓创新的气魄,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与实践。

实施课堂“革命”让学生获得绿色教育质量

课堂是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是实现有内涵高质量教育的命门之穴。传统的课堂尽管也可以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绩,让学生考上好学校,但教师和学生为此则付出了巨大的身体损耗和心理摧残的代价,甚至只是为了考分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特长的发展。硬拼体力、耗费时间、死揪学生的现状不得不改。

为此,教育局更加致力于推动全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加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鼓励学校和教师大胆地开展课堂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不断的教学研讨活动(如举办公开课、评优课、赛课、百节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等)加以优化、概括,构建独具鹿泉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保证全区各中小学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有章可循,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制定并印发了《鹿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教育局在2011年又提出了“课堂革命”,并把当年定为“课堂革命年”,就是表明教育局的立场,要对传统课堂进行坚定地革命,突出坚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彻底改变课堂现状的意志,坚持向课堂改革、课堂创新和课堂教学要效益,真正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生动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生活气味的课堂、智慧的课堂、素质得到发展的课堂、人性得到完善和提升的课堂”。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三个三”活动,第一个“”是学校广泛开展“三课”活动:也就是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所有教师上过关课,暂时不能过关的教师上跟踪课;第二个“”是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三个参与”活动:也就是人人参与上汇报课,人人参与相互听课、人人参与研讨评议;第三个“”是在全市开展“三个百”评选活动:也就是百篇优秀教学设计,百节优秀课堂教学视频,百名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教师。并举办鹿泉市“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实施优秀课堂教学视频进校园工作、举办鹿泉市“课堂革命年”成果展示月活动。

通过开展课堂革命年活动,促进了资源共享。活动中,各中心校、各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共同教研,促进了智慧互融、资源共享。比如:铜冶镇利用已建立的教育资源网,将全镇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件、设计、视频等放到网站,现已拥有电子教案、教学设计等资源440件,教师制作教学课件150个,且通过名师把关、中心教研组优化,给众多一线教师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同时,我区的优秀视频进校园活动,也从更高、更广、更深层面放大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共享和共同提高。

课堂革命年”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区广大教师的思想转变和理念更新,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研素养和艺术修养,实现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比如:山尹村镇抓住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师展开电子备课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训,随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由原来的“舞台表演”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手段,现如今电子备课在该镇各学校已经扎扎实实的推行开来,实现了基本普及。各学校自开展活动以来,注重积累,教师每上一节课、参加一次活动,都及时写下反思、体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比如铜冶镇和寺家庄教育中心为了教师的发展,还专门印制了“课堂革命录”,任课教师人人撰写我的课堂革命录,老师们真正把在课堂改革、课堂教学中的感动之处、激动之处、触动之处、收获之处、创新之处、灵感之处、遗憾之处、金点子之处等记录下来,为老师们的再发展、再提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为课堂革命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如今我区的教师们撰写听评课体会、记随笔、做记录、写反思已经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常态。

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模式。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展开了教学模式研究、尝试,鹿泉已经有一批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鹿泉一中的“备课上课一体化”、“教与学一体化”的课改模式---“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在河北省已经颇具影响力,2009年8月8日-9日,“全国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在鹿泉一中举行,该校在会上作了关于课改的经验介绍;  2010年,还在该校举办了“河北省高中有效教学研讨会”  ,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寺家庄学校的“三环节”学习方法,该学习方法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使学生从一个被支配者的地位上升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大河镇曲寨小学的“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六步三环节”英语教学模式、数学五环节自主学习模式,还有曲寨中学的创新任务书、大河一中的讲学稿(三段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寺家庄镇中学的“自主探究  学案教学”模式;铜冶镇中心的“三步·七字”教学模式,并在15所小学推广应用;获鹿镇实验小学的“三+四”教学模式”、五六街小学的“三读一说写”教学模式;黄壁庄学校的“滴水穿石”课堂、“水韵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区申学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宜安镇中学的“三步六环节,学案导学法”模式,东焦小学的“自主、互助、引导”教学模式等,在教学中均取得了好的成效。上庄镇中的“四三一课堂模式”在2013年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奖评选活动中均荣获一等奖。

改革还需配套的衡量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我们出台了初中学校中考质量评价办法,改变了单纯由分数成绩和升入重点高中学生数量的办法,而是改为由学生优秀率、合格率、贡献率、高分与低分缩小比例等多维评价的办法,使老师不仅关注优秀生,也关注普通生和落后生,扭转了教师只重点关注那些少数成绩好的所谓20%的好学生,从而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还原基础教育本来的面目、功能和作用,也可以说是让基础教育回归基础的本位作用。

教育局还创新教育科研范式,助力课堂革命的深入发展。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师自主成长为核心理念,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全新机制。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招标实施办法》,决定从2011年开始,教育局每年设立50万元的“研究课题专项奖励基金”,大张旗鼓地鼓励广大教师广泛积极的开展课题研究,表彰在课题研究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和教师。教研室将通过问题征集、问题梳理、课题申报、课题立项、专题培训、过程指导、经验交流、鉴定结题、成果评奖等活动,有效激发教师的自主研究热情,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真正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截止目前,全区共有110多项研究课题在县级以上立项,其中省市级以上课题50多项,有1项课题被列入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4项课题被列入了河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5所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家长教育研究实验学校”,2所学校被河北省教科所确定为“创新教育试验学校”。另外,还有48项课题正在申报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激发了教师进行研究的热情,提升了通过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人人教研的氛围。二是启动了创建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工作。推广校本教研经验和成果,在全市的校本教研中起到引领、辐射作用。在创建的基础上,每年年末开展“校本教研基地学校”申报、评审活动,并为校本教研基地学校进行了挂牌。三是加大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管理力度。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使这些课程的应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召开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会,2010年第二学期还评选出了优秀校本教材53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案例集40种,实施校本课程先进学校25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学校18所。

然而,实施课堂革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观念、行为、素质、状态等都决定了课堂创新是否成功,因此鹿泉着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根基,为课堂革命和创新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

提升师德境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通知》,制定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出台了《鹿泉区教育系统问责办法》、《教育系统人员“十不准”》,大力开展教师道德教育,强化师德建设,弘扬敬业精神,营造爱岗尚德的良好氛围,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师德活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载体,用师德活动搭建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平台。先后组织开展了“铸师德、塑师魂、激师情”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正风肃纪树形象”、“三整顿(整顿校风、教风、学风)一提高”等思想整顿活动,广泛进行“鹿泉市十佳师德标兵”、“感动鹿泉十大教育人物”的评选活动,组织了师德巡回宣讲团,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教师的提拔任用机制,建立了学校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库,加强培训,定期考察考核和培养。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来强化师德建设,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积极向好、充满激情的教师团队。

强化培训提高。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观摩名师课堂、与名师对话的机会,拓宽教育视野,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与后劲。每年都用100至200万元专用培训经费用于师资提高,年培训约5、6百人次。先后对全区小学英语、音乐、美术和科学四个学科的400名专业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和提高培训;2013年4月,组织69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于派(于永正)弟子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5月,在鹿泉区会堂举办了“小学数学、语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青年优秀教师观摩课研讨会”,组织全区500余名教师参加;2009年初,创办了“教育讲坛”,聘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授课,宣讲教育改革发展、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新思想、新经验、新措施。迄今为止,讲坛共举办50期,听众累计达2万余人次。

提升专业素质。首先启动了读书富脑工程,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用文化引领教师素质提升。读书唤醒大脑,读书提升境界,提升能力,提升品味,读书能使教师心态更加阳光,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教育局全面开展了教师“读书年”活动和学生“书香校园”活动。教师读书既有推荐书目,又有自选书目,今年教育局推荐的书目是《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截至目前,教师已在教育局读书网上发表读书笔记3100多篇。其次,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自2010年9月份开始,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比赛包括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规定项目有粉笔字、简笔画、朗诵、说课(包括答辩)、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六项;自选项目主要是才艺展示,如讲故事、演讲、演奏、跳舞、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等。经过历时近四个月的宣传动员、练习提高、基层比赛、市级比赛、总结表彰阶段,活动在全员参与、全员提高、层层比赛、层层选拔的基础上,共有584人次获得鹿泉区级奖励。练兵比武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加快了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促进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实施爱师护师工程。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启动实施了“爱师护师工程”,并坚持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搞好三个服务,努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办好教师食堂,每年投入60余万为支教教师和偏远乡镇教师开通教师班车,给偏远乡村教师以津贴补助,定期为教师体检,每年暑假都组织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暑假观光休养,开发建设“园丁小区”,启动了教师安居工程,与鹿泉电视台合作开办了“优秀教师风采录”节目。印发了《“提升职业理想,重塑职业精神”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举措和办法,着力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从教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教师体验到教育的尊严和快乐,让教师站起来。

 

强力开展“大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做教育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办学行为逐渐得到规范,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就拥有了相对充分和自由的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释放和置换出来的时间,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了教育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当前的教育缺乏生活气息和生命色彩。为了成功地为教育塑魂,实现推进鹿泉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也需要设计具体的抓手和精心组织可感、可触、可行的活动来系统推进。鹿泉坚持在全面发展上,突出活动驱动。把开展有效益的教育活动作为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载体和阵地,采取教育局开展全局活动和乡镇中心校开展局部特色活动的方式来全面铺开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的活力,即用有意义、富有成效的活动打破教育的沉寂枯闷,用活动创造教育的丰富和精彩,用活动激起教育的生机与活力。首先,开展全面发展示范校创建和全面发展展示会。2009年,组织实施了全面发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选择了基础较好的28所学校进行了首批全面发展示范校的创建,经过一年的创建,通过评估验收后,教育局确定命名为“全面发展示范学校”。2010年又有第二批共计31所试点学校加入全面发展示范校的创建行列,年底要进行评估验收,同时,还要对第一批通过验收的示范校进行复验,确保其发挥示范性作用。之后持续启动第三批、第四批示范校的创建,直至全区学校全部达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引领了全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其次,召开规模宏大的全面发展展示会。为了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引导和促进各乡镇中心校、各学校创载体、出实招、明思路、见实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基,鹿泉教育局于2010年至2012年组织了10次声势浩大、成效卓著的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展示会,分别在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课堂革命与高效课堂、教研工作与课题研究、大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展示,通过多种形式和全方位内容的展示,统一了全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思想,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措施更加有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人名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教育局还非常重视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全区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挖掘当地资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特长爱好,进行统筹安排和设计,广泛开展多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并以课外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开设了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学生兴趣小组,涉及到书法、绘画、写作、跳舞、篮球、跳绳、手工编织、科技制作、泥雕等多个种类。为了使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常态化,各学校的在活动安排上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评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特长和爱好得到展示和提升,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的学校的大型节目已初具精彩,如宜安镇中的千人太极拳、上庄小学的威风锣鼓、龙凤湖学校的腰鼓队、同阁的花式跳绳等。也有的学校组织了许多学生社团,比如鹿泉一中有包括音乐社团、主持社团、舞蹈社团等在内的十几个社团,获鹿镇中的摄影社团、艺术社团、小记者社团、演讲社团等,让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主管理,极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和能力。2013年5月,鹿泉市一个仅有40多名学生的偏远乡镇白鹿泉乡西土门小学的空竹表演队获“2013年中国保定国际空竹艺术节金奖”,队员们精湛的特技表演引起了观众的赞叹。同时,很多学校还以创办校刊,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如上庄镇中的《周报》、实验初中创建了“追梦文学社”及校刊《追梦》、获鹿镇中校刊《起跑线》、永壁小学的“晨曦”文学社及校刊《小荷初露》等等。现如今,鹿泉各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已经成为主动追求。

自2010年起,连续举办了五届“鹿泉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共有数千名师学生参加了187个单项节目的展演,涉及“舞蹈文艺展演、器乐展示、体育表演、手工工艺展示、书法绘画展示”5个大类,成为了我区中小学生最钟爱的艺术活动特色品牌,充分展示了推进教育全面发展所取得的实效。通过精彩的活动实践,让教育之魂得以重塑,让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在科学的、有效益的活动中得以推进和落实,学校的风格特色、管理质量和内涵品位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得以发展和彰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活动中得以强化和提升,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展示和丰富。从而使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美雅、管理规范、特色突出、质量优异,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优良、合作和谐、深受好评、善于创新,学生品行端正、心态阳光、学业优秀、体魄强健、善于合作、特长明显”得以实现。

为了让学校将各种课外活动真正开展起来,尤其是要变行政命令式推促为学校自主、自动甚至主动的行为,则其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因此,教育局从树立典型、推动示范、建立激励机制和督导评价两方面入手,引导大课外活动真正开展,并成为常态。

首先,突破机制体制瓶颈,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体制机制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是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为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拓宽学校发展的空间和容量,激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一个色调、一个模式的格局,使学校形成一种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自主发展模式,教育局出台了《鹿泉区教育局关于强化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并做到给权、给钱、给胆、给力,让学校遵循“我的学校我做主,我的学校我负责,我的学校我发展”的方针,围绕教育全面发展大目标,依法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结合实际、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真正让教育人办教育、让学校办教育、让教师做教育,给教育一个新的天地,实现教育新的构建。

其次,建立激励机制。2011年,制定出台了《鹿泉市教育局关于申报学校特色创新工作的通知》,凡是达到特色创新标准的可进行申报,由教育局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进行观摩评定,通过后进行授牌,并专门列出50万元用于对通过评估验收的学校予以资金奖励支持。这一管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基层进行特色创新和创造的热情与活力,各学校都以开展特色创新项目为突破口,着力进行特色创新实践。经过“创建—成熟—申报—观摩—评验”的严格验收程序,已经对21所学校进行了特色评估验收和命名奖励。也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格局。比如黄壁庄学校的“水文化”特色,大车行小学的“翰墨飘香、立字立人”书法教育特色,南寨小学的“”文化特色,上庄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张庄小学的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等等。实践证明,特色创新申报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充分地释放了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生动活泼地开展。

第三,建立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评价决定着教育的方向,是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导航和引领。教育局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方向、符合素质教育本质要求的办学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来综合制定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学校评价制度、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及办法。先后出台了《鹿泉市中小学校综合评价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对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坚决纠正以学生考分和学校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片面做法,重塑教育价值观,引导学校回归教育本源,规范办学行为。比如我们在学校评价上进行改革,衡量初中的教学质量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重点高中人数,低分数学生提高的幅度,高分和低分生的差距是否缩小。通过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办法,把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比如,以前出现过有部分初三教师劝退学困生现象,现在则根除了这种现象。鹿泉还根据自身实际,在全区建立了5个督学责任区,建立了区级督导室---督学责任区---学校的三级督导网络;建立了专职和兼职督学队伍,健全督导队伍,整体提升督导水平。在全区推行“学年目标承诺责任制”,要求各校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发展目标任务,教育局坚持针对性原则,尊重和正视学校的个性差异,针对学校的实际和发展基础,以过程评价为主,根据学校完成自身目标任务的达成度来评价,实现“一校一策”和“一校一标”;坚持多元评价原则,看重个性、注重特色,从而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却又差异发展、错位竞争的良好发展态势。

比如,鹿泉三四街学校自2009年开展机器人特色教育活动以来,从开始的十几名学生增加到今天二百多人的科技创新团队;从三名教师的默默钻研到“启慧”教师团队的成立;从最初的玩遥控飞机、搭建简单基础的模型,到现在的航模、机器人、科技创新、科普体验等各项活动全面开展,五年来,科技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学生、教师、领导、家庭、社会,进而使得三四街小学的科技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机器人教育综合了计算机、机械、电子、通讯、控制、声、光、电、磁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亲手组装机器人、调试传感器、设计并编写程序、完成任务等活动,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技能、开阔了眼界、成长了自己。

2014年教育局要求在全区所有初中全面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区域位置、资源优势、师资特长等开展社团活动,给孩子一个更加广阔发展的空间和提升展示的舞台,增强孩子的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

比如以鹿泉市北部昔日的薄弱农村学校黄壁庄学校为例,几年前鹿泉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了九年一贯制黄壁庄学校,校园环境和教学硬件在鹿泉是领先的,学生的住宿和就餐条件也是属于一流的,然而,仍有家长将孩子往城里面的学校送。校长孙永平意识到,家长择校不是择的硬件,而是学校的内涵,学校的质量,希望农村学校也能像城里的学校一样,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样化的平台和选择机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在学校能增长素质,提升能力。于是,学校自2010年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大力挖掘当地教育资源,紧紧抓住学校毗邻黄壁庄水库这一水资源,围绕水做文章,大力放大和挖掘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黄壁庄水文化特色,并且开创了“滴水穿石”课堂、“水韵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还经过仔细的调研和周密的组织,学校开设了12个学生社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及爱好进行选择,每周社团都有老师主持和组织的活动,让学生锻炼素质、发展特长、增长素质。黄壁庄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张昱萌说,“参加笛子社团让我学到了一技之长,每当我学会吹一首歌,我就特别兴奋,有时间我就想给别人吹一段,我现在能吹首10来曲子了。是笛子给了我业余的欢乐,也使我爱上了吹笛子,也更爱来学校了,也更爱学习了。”该生的父亲张胜军,鹿泉黄壁庄镇北白沙村人,也说“自从孩子学吹笛子,每次回家可高兴了,有时间就吹一段,我们越说吹得好,她越愿意吹,谢谢学校给了孩子们这个机会,孩子高兴了,幸福了,我们做家长的就心满意足了。”  该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吴思淼说,“学校组织了电子琴社团,我很喜欢。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自己还能学弹电子琴,是学校给了我们这些孩子学习的机会,我很努力,很用功。老师教的也很好,学电子琴让我增添了乐趣,我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学习也更用心了”。该生的妈妈温书霞说,“孩子回来说要学电子琴,我也挺为她高兴,一开始还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不但比以前快乐了,而且也比以前懂事了,学习成绩也没有受到影响。听说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这对孩子们修身养性有很大的好处,家长们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支持。

该校校长孙永平说:“正是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学校充满了生机,也让孩子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看着他们的小手在键盘上跳跃,看着他们跳着欢快的舞蹈,看着她们一针一线绣得那么出神,看着她们用黑白棋子摆兵布阵,我们也十分的欣慰,          是社团活动让学校更有诱惑力和亲和力,以前较为严重的学生流失现象基本杜绝;是社团活动让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不但学到了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她们体会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是社团活动让学生们之间多了一份友谊、团结和互助,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在一起活动其乐融融。”

 

打造方便和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布局

而要实现推进鹿泉教育全面发展总目标,均衡发展做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能回避。现实中因为各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也由于各校的发展历史、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同,绝对的均衡是不可能的。因此,就要全市通盘考虑、统筹资源,整合力量、集中优势,通过加大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做到区域内的和谐均衡、质量均衡、高位均衡和优质均衡。

一是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均衡发展奠基。

鹿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教育投入看做是最大的民生投入。成立了区长为组长的全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鹿泉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落实年度发展目标。市委、政府在保障教师工资的基础上每年保证7千万元的教育经费投入,做到投入上有保障。区委办、政府办2007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对乡镇教育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发展教育的责任,并将落实职责情况作为年度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教育财政拨款2010年至2013年比上年分别增长35.32%、5.56%和12.57%,全区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全区教师年人均工资与公务员工资持平。并在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和统一城乡生均经费拨付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向农村薄弱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偏远山区学校倾斜安排经费,2010年至2013年三年以来就共计投入倾斜资金1287万元。

二是狠抓学校项目建设,为均衡发展助力。

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和学龄人口变化的趋势,顺应全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教育局把大力调整学校结构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重点,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狠抓学校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新建扩建学校,不断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打造“百年校园”。

首先,进行了高中段学校的布局调整。根据全区南北窄而狭长的特点,确定了区南、中、北各有一所高中的调整计划。在鹿泉区城区内投资1.5亿元高标准异地重建了鹿泉一中,撤掉鹿泉四中并顺利地合并到鹿泉二中,鹿泉五中改为职业学校。经过新建、资源整合、重组和调整,使我区高中段形成了3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学校的格局,并且地理位置分布合理,硬件资源基本均衡,实现了高中段的布局调整到位。

其次,以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整合资源建立联合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稳步推进合校并点,实施布局调整。目前已经建成了山尹村、黄壁庄、高新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了宜安镇中、李村镇中、获鹿镇中等6所初中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规划建设面积4.95万平方米、规划投资5130万元的2所标准化学校也在今年进入启动施工阶段,明年将投入使用。到2014年,全区初中标准化建设将全部完成,初中布局调整基本结束。

第三,在大力开展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同时,也启动了小学段的结构布局调整。一方面,科学处置被撤并初中的闲置校舍,有效地利用初中撤并后的资源组建联合小学;另一方面,逐步开始扎实推进小学标准化建设。根据区域内学龄人数,参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新建11所适度规模的小学,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示范性小学,充分发挥辐射作用。规划投资近千万元的上庄小学已经开始施工。

第四,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科学编制了《鹿泉市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提出在标准化小学建设的同时,将小学的闲置校舍,用于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并参照《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城区内建一所大规模高标准幼儿园,每个乡镇(区)各建一所适度规模的中心幼儿园,使每所独立幼儿园都能发挥其示范性作用。幼儿园总规划建设面积4.05万平方米,规划投资4427万元。

通过以上投资建设,实现资源优化,使全区学校布局结构更进一步优化。还由于鹿泉区紧紧毗邻省会石家庄西侧,是省会石家庄城区的  “西花园”。鹿泉以此为契机,在抓学校项目建设时,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重点建设好环省会的职教中心实训楼建设、开发区学校建设、上庄小学建设、上庄镇中建设、铜冶镇一中建设,连同已建成的寺家庄镇中、龙凤湖学校一起形成环省会西南的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更好地融入省会主城区、服务主城区。

三是大力实施“兴山提北拉薄弱工程”和“教学点提升工程”,补齐教育“短板”,力促教育均衡。

近年来,鹿泉区着力提升内涵、打造特色,促校园文化由浅显型向内涵型转变,先后打造出三四街小学、实验二小、曲寨中学等一批河北省乃至国家级特色示范学校。相对城区教育,山区、北部乡镇、及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度出现学生向城区转移现象。如何让学生就近享受和城区一样的优质教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该区教育部门多次走访群众,根据群众意愿决定实施“兴山提北拉薄弱”工程和“教学点提升”工程。而且,教育局尽量克服教育布局服从行政干预的弊端,不受行政的阻断和干扰,遵循“宜并则并,宜设则设”的原则,不人为硬性划片,不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亲情、乡情,不能加大家长的负担,对该区白鹿泉乡、石井乡、上寨乡3个山区乡镇和李村镇、宜安镇、黄壁庄镇、大河镇北部四个乡镇及部分基础薄弱的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根据群众意愿补足农村教育短板。

兴山提北拉薄弱工程。首先,给予山区、市北教育和农村薄弱学校以特殊政策倾斜,大力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从2008年开始实施“山区学校热水热饭工程”,大力开展食堂建设,使非寄宿制山区学校的孩子们课间喝上热水,中午吃上热饭。近三年来,投入倾斜资金4080万元。全区达到省一级图书馆标准的学校有11所,其中9所就在农村。全区拥有塑胶跑道的学校有7所,其中有4条塑胶跑道都在农村学校。通过改造提升,这批学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其次,制定振兴提升计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攻坚山区、市北教育和农村薄弱学校,实现基本均衡。统筹制定了振兴提升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扶持白鹿泉乡、石井乡、上寨乡及市北偏远乡镇学校,其余的乡镇各选2所薄弱学校,由区乡两级给予重点支持,实现山区学校同城镇学校一样的目标。该项工程使该区7个乡镇56所学校1800多名师生受益。“现在学校条件真不赖,天热教室有空调,前两天气温40多度,俺家小孙子放了学还不想回家,说比家里还凉快,而且老师责任心挺强,孩子教育得挺好,小孙子下学期还在村里上。”2014年6月9日,鹿泉市黄壁庄镇北白沙村村民康海平对笔者说。鹿泉区根据群众意愿,加大基础薄弱学校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确保让孩子有学上,让孩子上好学。群众满意度达到98.8%。

教学点提升工程。

首先进行政策支持和经费倾斜。透过鹿泉近三年的公用经费分配向教学点的倾斜情况可见一斑,2012年鹿泉义务教育公用年经费标准,小学615元,初中845元,向教学点倾斜120.21万元;2013年义务教育公用年经费标准,小学615元,初中845元,向教学点倾斜154万元;2014年义务教育公用年经费标准,小学705元,初中935元,不足100人的教学点按每生1100元的标准拨付,2014年安排倾斜资金143.6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鹿泉2014年将教学点的生均经费提高到1100元的做法,早于国家、河北省出台的教学点不足100人的按100人算的政策,是支持教学点的一项政策创新。从2012年至2013年底,鹿泉用于改善教学点硬件投入、学校环境等其他方面的经费高达824.6万元。基本上使教学点图书仪器、设施设备都配备到位,做到了使鹿泉“校校都精彩”。

二是将部分教学点提升为小学,根据需要将以前撤销的部分教学点进行恢复。2013年前,鹿泉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61所,教学点23个。2013年秋季,根据学校在校生和年级设置,将23个教学点中的8个教学点恢复成小学(分别是:李村镇南白砂小学、李村镇闫同小学、李村镇北胡庄小学、铜冶镇羊角庄小学、铜冶镇北故邑小学、铜冶镇岭底小学、寺家庄镇平南小学、寺家庄镇良政小学)。鹿泉根据群众意愿和教育布局的实际情况,将33所先去撤并的教学点按照教学点的建设标准进行设置和恢复,并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曲寨学校)设置成一所初中(曲寨初中)和一所小学(曲寨小学)。目前,鹿泉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小学70所、小学教学点48个。比如,有家长见到秦庄联合学校的住宿生20多个孩子住在一间大教室改成的宿舍里,向局长反映问题,贾建祥局长对老百姓说“你们反映的这些情况,我心底里有数,放心吧,我是不会办傻事的”。今年,投资300万元的李村镇秦庄联合学校的宿舍楼和食堂新建项目就列入了教育局的项目建设计划,目前已经开工,年低将建成完工投入使用。鹿泉市李村镇西小壁小学是一个恢复不到两年的教学点,现有在校1至4年学生116人。2012年群众反映到7、8里以外秦庄联合小学上学家长接送不方便,小孩自理能力差。结合实际,该学校在原来一、二年级基础上恢复三、四年级。说起该教学点的变化,该学校校长高长福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时条件简陋,杂草丛生,操场全是土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秋季开学,锄草就得两三天。为此,学校投资5万元对校园实施硬化、绿化和美化,修建了草坪,设置了栅栏。学校还精心设计校园文化,现已创建了近千平方米的校园文化墙,有成语故事、古诗欣赏、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识、学生足迹烙印专栏等九个版块,通过深入实施“打造乐园”的文化工程,努力实现“乐园悦生,师博生渊”的办学理念。由于学校地势高,以前从村里引自来水,一中午只能接几桶水,别说打扫卫生用水,学生饮用就困难,许多学生只能从家里自带水饮用。为了解决用水难题,学校投资7万元打了水井并建了水塔,现在一天24小时供水。如今,校园里天天有四声,即早读朗诵古诗的“诵读声”,课间学生的“笑声”,下午第一节课师生的“歌声”和课外活动的“呐喊声”,教师们在学校里幸福地工作,学生们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也赢得了村里百姓的赞誉。“学校条件改善了,老师也挺认真负责的,素质又高,现在,学校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孩子学了不少东西,俺们可满意了。”该区西小壁村村民杨慧霞说。

三是对教学点进行教育信息化提升。2012年为23个教学点投入总价值达997000元的多媒体配置,其中安装投影设备45台,资金675000元,液晶设备23台,资金322000元。在2013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为教学点配备液晶一体机23台总价值333500元。有了建设的硬件基础,鹿泉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特别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学生们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大城市和名师的优质课堂。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提升教学点教师素质,学生们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大城市和名师的优质课堂。现在,该区西小壁学校青年教师李欣每天都会打开学校建立的教育资源局域网,学习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提升自身素质。

四是对教学点进行最大力度的教育教学服务和支持。鹿泉区教育局人事科、教师进修学校对教学点的教师培训名额分配进行倾斜,教研室对教学点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对教学点教师进行课堂指导,把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的现场直接开到教学点,对教师进行“开展小课题研究、草根研究”的指导,引导教师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研究意识,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点教师的思想转变和理念更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五是将教学点打造成坚守乡村文化的圣地。有人面对农村学校撤并和薄弱的现状,发出“农村教育跟着城市跑,教育是护农还是弃农?”的质问,面对这一现状,教育局决定通过恢复农村教学点方便群众、回应群众诉求,但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乡村留住文化的根,守住乡村的文明,传承乡村的文化。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家乡读书,热爱自己的家乡,最后来建设自己的乡村。

四是组建“初中教育发展共同体”,破解初中教育发展难题,实现共同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各初中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相互展示平台,彼此借鉴分享经验,不断破解问题,尤其是有效解决初中学校之间的不良竞争问题,推进初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局印发了《鹿泉市教育局关于组建初中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该市所有的14所初中学校全部加盟组建了“初中教育发展共同体”。“共同体”以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各科室负责人、进修学校校长为“共同体”领导小组成员,教研室主任、中教室主任、中教室教研员为“共同体”指导小组成员,“初中教育发展共同体”由教育局直接领导,教研室牵头组建和开展工作(但并不仅局限于教学和教研工作),实行教育局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为便于某些活动的就近开展,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根据14所初中学校的位置分布情况,共同体还下设三个协作片区(也就是南片区、中片区、北片区),每个协作片区有一名负责人,本协作片区的负责人采取“轮值制”。

  “共同体”按照“总体推进、整合资源、共研共享、智慧互补、均衡发展”的原则,致力于实现“共同体”内的自觉自律;学校管理经验的相互传输;学校文化的共建共生;优秀师资的互助共享;教科研的联动互动;大型活动的统筹安排;资源库的共享共建,着力打通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互助共赢、共同发展的通道,努力打造特色初中、精品初中,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鹿泉初中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共同体”已经凸显成效,比如:依据《初中教育发展共同体章程》,坚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较为顺利地杜绝了节假日补课现象;2010年12月18日—23日,“共同体”组织16名初中校长和教学副校长赴山东、江苏的几所名校进行了考察学习;2010年12月11日,实验初中聘请市教科所张惠英所长,在学校举办“有效课堂教学专家报告会”,实验初中本着“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主动邀请我市其他初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参加,实际共计400多人聆听了张所长的报告;“共同体”还先后在上庄镇中学,龙凤湖学校,铜冶镇一中,获鹿镇中学举行了初中校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学校文化建设观摩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等;南片、中片两个“协作片区”组织骨干教师到上庄镇中学观摩学习以导学卷为载体的“四三一”教学模式;北片区开展了专题月研讨活动;获鹿镇中学主动到大河镇一中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等等。组建“初中教育发展共同体”,是缩小该市城乡教育差距、扩张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提升全市教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4年8月,鹿泉区一个仅有40多名学生的偏远乡镇白鹿泉乡西土门小学的空竹表演队获第十一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全国比赛金奖,6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艺术素质测评优秀等级证书,该校学生的精湛技艺受到专家评委好评,并受特邀参加两次联欢晚会表演。山区的孩子们不仅展示了才艺,更收获了自信。而这在以前,则是不可想象的,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在鹿泉农村,最美的就是校园。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通过提升工程,鹿泉市开始出现择校热减退,偏远山区学生的流失率在逐年降低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城里学校回流当地学校的情况。教育局普教科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的择校生比例比上一年都下降8%左右,偏远学生流失率比上一年下降15%。

鹿泉还坚持将优质高中公助生名额分配到各个初中的做法,并将比例逐步提高到80%以上。通过对薄弱学校和特殊群体的真正关爱和支持,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由于以推进教育全面发展为总抓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3月,鹿泉市被授予“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2013年9月,鹿泉市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验收”。标志着鹿泉的教育均衡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做有温度、求实效的德育,培养有德行的孩子

 

首先,在育人为本上,突出德育首位。鹿泉秉持“成才先成人”的学生培养理念,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教育观,积极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做好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我们开展了“大德育”的实践。既有德育课程,又有德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共同作用,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否则学生没有感悟、没有体验,德育沦为苍白的口号。让学校里的德育实现生活化、实践化、社会化,将德育寓于特色活动开展之中,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

一是教育局高度重视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从“”“”两方面着力构建管理网络和完善德育体系:“”是指加强德育干部配备,在每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校都配备一名专职的德育副校长;加强班主任工作,积极探索“首席班主任”工作制度,学校为首席班主任建立工作室,并进行定期考核和管理。“”是指加强团队活动和建设,打造优秀辅导员队伍,形成共青团、少先队齐抓共管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局面。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二是教育局还将德育列为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校围绕本校德育实际积极开展研究,同时编写与德育相关的校本教材,并根据实际不断创新,进一步激发各学校对德育研究与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各校都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切实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三是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创建。近年来,该区教育局还先后印发了《鹿泉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鹿泉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一校一品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全区深入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构建“一校一品”德育工作模式,大力实施德育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独具鹿泉特色和风格的德育名片。2011年起,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心灵的活动。以“红色经典浸润校园”为主题,在全区中小学大力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走红色之旅”等“五红”系列活动,并与宣传部、国防办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相关通知(鹿宣通〔2012〕),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健康开展。教育局组织编写了红色德育校本教材《光辉的岁月》,还确定了30所“红色经典浸润校园”示范校,并由学校安排进行课堂教学,并积极开展与红色主题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如:举办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开红色主题班会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如今独具鹿泉特色的“红色经典浸润校园”德育品牌已经初步形成。《石家庄日报》以《立德树人传经典,浓墨重彩谱华章——鹿泉市教育局着力打造区域德育特色品牌》为题,对我区特色德育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鹿泉还积极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德育活动。2011年,教育部“十二五”《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总课题组确定我市为全国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实验区,并于12月9日在我区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教育局选择了二十四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做为传统文化教育和青少年德育相结合的试点。目前,全区已有台头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三四街小学、东营小学、石井联合学校、大车行小学、永壁小学等七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鹿泉区教育局于2012年3月份被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确定为“全国生命教育全环境实验区”,现在全区已有10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试点工作。2014年5月份,铜冶镇北铜冶小学被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全国生命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生命教育优秀学校”。2014年11月份我区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的“2012全国生命教育大会”上做了经验发言。2014年我区的北铜冶小学和鹿泉区第一幼儿园被命名为石家庄市生命教育试点校。

四是深入开展家校合作共建,形成德育的合力。为了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全市深入开展“教育大家访”活动,并将每年4月定为全区“教师家访活动月”。活动中学校领导带头,班主任重点参与,科任教师配合,深受家长、学生的欢迎,社会反响良好,家访取得明显成效。还与鹿泉电台合作开通了“家校金桥”栏目,迄今已播出了18期,收视率达到80%以上。鹿泉还通过建立德育基地的方式,着力打造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打通与社会的联系,从而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格局,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增强德育效果。

五是打造校园文化,提供愉悦人、浸润人的育人环境。

为创建“寓教于美、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育人环境,制定了《鹿泉区中小学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和作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院等著名设计单位进行学校整体设计,使绿化美化与学校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切实提升了学校绿化美化水平、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仅2010年全区各学校在校园环境改造中,就栽植花木5.2万余棵,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建设假山、雕塑等80余座,制作文化展牌4400块,建成学校文化活动场所163个,许多学校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形成花园式校园环境。

少文化的学校无气质,少文化的教育没气质。中国的学校要么缺少文化支撑,要么只有牌匾而没有内化到师生内心,起不到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为此,仅做到有物质文化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加强了理念、制度、行为、课堂文化的文化建设。各校都因校制宜,匠心独运,凸显出各自的文化特色及亮点。如南铜冶小学结合德育特色绘制了“新二十四孝图”;永壁小学和台头小学结合学校阅读特色,建设了室外“悦读苑”;上寨小学开辟试验田让学生参与耕种,真正做到教育生活化;上庄小学充分展示科普特色,在校园内修建了“天文观测台”、“日月潭”和“开心润土园”,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实验初中的“抱犊园”主题花园,营造了一个优美、宁静的校园环境;实验小学的“悦读园”、“爱思亭”、“童心畅想园”和“育德园”,给学生一个优美的读书园地。

六是实施基地式德育教育模式。该区坚持社会实践和道德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在“鹿泉区中小学生综合活动实践中心”的基础上又挂牌成立了“鹿泉区青少年制道德教育基地”,共计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交通安全教育厅、消防安全教育厅、模拟法庭、法制苑等,配备了消防器材、模拟驾驶机、交通信号灯等设备。法育基地建设被石家庄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重点项目,受到省市领导和媒体的高度关注。2011年,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建设了“鹿泉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基地位于鹿泉区南新城村华北抗日军政大学旧址,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前身,叶剑英元帅等革命前辈曾在此生活和工作多年。南新城学校对该旧址进行了修缮,对有关文物和事迹进行了收集整理,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德育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鹿泉区职教中心被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石家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中职学校。

比如,鹿泉创建于1947年的三四街小学经过68年风雨洗礼,积淀升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继续创新发展,丰富内涵,打造深厚文化底蕴,又确定了着力打造“君子文化”的教育理念,遵循“循君子品行  育人生楷模”的办学实践,实行团队管理模式----“尚德”、“润智”,“启慧”、“畅悦”团队,团队成员主动学习、主动工作,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给了孩子们奠定了一个有良好德行的做人基础。该校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制定了“君子文化”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学生誓词、教师誓词,还制定了与“君子文化”相匹配的《学生四字经》,学校的君子文化校本教材也由首都师范大学正式出版了,从而做到了从思想上、行为上、课堂上、活动中等全方位去引导、规范师生的行为。君子文化校本教材只是为君子文化服务的,通过学生学习教材感悟君子文化的品质和内涵,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学校的德育、教学、安全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围绕君子文化来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君子品质,使学生有修养气质,做谦谦君子。

该校二年级(1)班的教师王丽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二年级(1)班的杨泽翰和高博骏开玩笑,杨泽翰竟将学生拿来装废纸的袋子蒙在高博骏的头上。高博骏情急之下用手撕破袋子逃了出来。很多人认为此举不好,却又当作笑谈。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内就此事进行教育,讲述了校本《》中的“尊重他人”的故事,告诫学生“”也要有标准,也要尊重别人。杨泽翰认清自己的不足,并给自己定下规矩:做事前多考虑,自己管住自己,尊重每一个人。现在学生课下喧闹、追逐打闹的现象已逐渐消除,踢毽子、跳绳、下棋等活动渐渐走进学生的课间生活。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同学把握不好“”的尺度,把“取笑别人”、“捉弄别人”当作一种游戏,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给孩子们讲明道理,遵循规范。”

该校六年级(3)班主任赵庆风老师讲了一个关于“废纸箱的风波”的故事,“有一次,班级装废纸的箱子破了,杨锦言在班内对我说:“老师,中午我用胶带把它粘好。”我非常高兴。可是下午去教室时,破纸箱依旧。我找到杨锦言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人应该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应该认真做好,否则就别空许愿。”还让她看了我校校本《》中的故事,杨锦言满面通红,羞愧不已。第二天,她拿着修好的纸箱给我看,让老师验收。可见,孩子的心理是多么单纯,多么需要正确引导啊!杨锦言自“纸箱风波”之后,各项活动都表现得非常积极。见到垃圾主动捡起入桶,班里的花盆坏了,主动从家里拿来花盆换上。杨锦言的妈妈曾给班主任留言到:赵老师,感谢您对孩子的关心与教导。孩子的变化非常大,现在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衣服,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和她一起制定的学习计划她都能够说到做到,真是太感谢您了。

经过不懈的实践和努力,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正在不断佐证鹿泉教育人当年所做出“办好四大教育、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科学的,验证了一系列的措施铺陈是行之有效的,鹿泉教育开始突围奋进,正在实现教育的涅槃之变和华丽转身,但同时,也更加让广大鹿泉教育人深刻地体悟到教育是一种巨大的责任和一份沉甸甸的担当!

 

(附:2014年9月23日石家庄撤县设区,鹿泉市更名为石家庄市鹿泉区,故在此之前的正式文件使用鹿泉市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