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三学生深入山区写调查报告 呼吁关注大山

22.10.2014  15:58

刘笑宁在山村收获了感悟,得到了锻炼。

调查报告详实而有厚度。

    □文/图 本报实习记者 杜倩倩 首席记者 谢鑫名

    这是一份调查报告,虽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但详实而有厚度,映照出一个山村的贫穷“身影”。那里,医疗落后;那里,师资缺乏;那里,消费单一。可是,那里的空巢老人依然朝九晚五,那里的留守儿童依然快乐开心。那里的一切感动着 石家庄 市一中高三学生刘笑宁,他在讲述这份报告背后的故事时,三次几乎掉泪。蜜罐中生活的他通过这次调查,收获了难以预见的心灵鸡汤,突然成熟得像个大人。而他弃备考时间半月入山,刘笑宁的班主任给予了支持,“第一课堂学技能是小道,第二课堂培养家国情怀是大道。

    一份详实而有厚度的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名称为《对贫困山区村民收入及消费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是 保定 阜平县一个深山村落。调查通过问卷、走访的形式。内容包括背景、村落基本情况、村民收入情况、村民消费情况及调查结论。报告共有七页,有数千文字,还有图表等。文字很精炼,图片也十分精准,整个报告严谨有张力。尤其是其调查结果,突显贫困山村焦点问题,如这里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以种植农作物和外出打工为主;全村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到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教育硬件设施不错,但教师资源急缺;调查者还在村民消费上做了详尽的调查,村民主要的消费是食品和衣服,几乎没有娱乐设施,30户村民中有热水器的只有5户,仅有两户有空调,而这些“硬件”几乎都是二手的。报告还提到了一点令人触目惊心的内容,虽有合作医疗,但在大病面前,许多村民还是无以应对。有的老人得了大病,只是买止疼片止痛,无钱医治大病,任“”发展至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