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绿色崛起动力十足

22.10.2014  11:33

——我市前三季度项目建设扫描

□本报记者 吴 温

截至9月底,市攻坚项目已完成投资52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

51个计划开工项目中,50个项目开工建设

截至9月底,37个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投资19.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3%

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节能材料、生态旅游……重点项目齐唱“绿色”主旋律,必将对全市的结构调整、绿色崛起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今年以来,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经济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落地开花。格力电器白色家电、中博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城、大吾生态旅游区、光谷科技园一期、中智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等,忙开工、忙建设、忙竣工、忙投产,成为这些不同类型、不同体量项目共同的写照。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项目建设在结构、投资额度、速度等方面再获新突破。投资强度更大、市场前景更好的项目越来越多,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劲的引擎,为绿色崛起再添新动力。

进展更快——

建设速度“快马加鞭

金九银十,对于项目建设而言,也同样适用。

在正定,曾创造“120天让一片荒地变成生产车间”建设奇迹的中博新能源汽车项目,近日又有了新进展。记者看到,该项目的焊装、涂装、完检车间的钢架结构已经完成,组装车间完工,2条组装生产线也已经完成,具备了组装条件。

从去年10月份签约,到今年9月份正式出样车,我们仅用了11个月,这创造了石家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项目达产后,中博汽车将形成年产2万辆新能源客车、10万辆纯电动SUV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国内最大、性能在同行业达到先进水平,“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74亿元,利税合计23.2亿元”。

不仅是中博汽车,在鹿泉,君乐宝奶粉生产项目创新打造电商产业链条,一举将众多知名洋奶粉品牌甩在身后;在新乐,河北三元工业园项目20天便完成了873亩土地的征地工作,并于9月底正式动工;在高新区,石家庄四药总部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建成6条国际先进水平的输液生产线,创造了15个月取得国家新版GMP认证的新纪录……用“沸腾”二字形容全市的项目建设一点都不为过。

来自市发改委的统计显示,今年,我市列入省重点项目有11项,全部为新开工项目,总投资239.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3.5亿元。前三季度,格力电器高端白色家电、东旭光电显示玻璃基板等6个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其余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总投资1955.6亿元的136个市攻坚项目,也在快马加鞭地推进。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527.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0%。51个计划开工项目中,50个项目开工建设;48个计划竣工项目中,已有31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50个前期项目中,已有12个项目提前开工,其余项目正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37个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投资19.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3.3%。

动力更足——

齐唱“绿色”主旋律

如果说,飞快的推进速度令人惊叹,那么,细细分析每个重大项目的产业类型、市场前景、投入产出比等要素,便会清晰地了解:正是这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不断引入,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力量,为破题“绿色崛起”写下最生动的注解。

在省会太行大街西侧的一片空地上,一个全新的商贸物流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现场30多个塔吊耸立如林、异常忙碌,在建面积达220万平方米的石家庄国际贸易城一期已经规模初具。

作为北方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超大规模商贸物流中心,我们规划了25个专业市场,有近千种商品类别以及完善的功能配套,着力打造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格局,充分发挥石家庄商埠之城的优势。”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总投资800亿元的“商业航母”,年底投用后,将成为华北地区专业主题批发商城“巨无霸”,预计可实现年交易额600亿元,解决就业5万余人。

”有大的带动力,“”也有小的精彩。

和国际贸易城的“大个头”不同,只能算“小个子”的深泽县河北千秋节能防腐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隔热板项目,总投资虽然只有5亿元,但却是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的高科技项目。其“主打”产品——一种具有无机、环保、阻燃、绝热性能高等优势的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更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公司目前还在试生产阶段,但各类订单已接踵而至,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以此为龙头,深泽县也将顺势打造北方最大的新型节能保温材料生产基地。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1至8月,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701项,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3项,完成投资1579.4亿元,同比增长20.7%。

从项目类型上来看,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节能材料、生态旅游……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市数百个重点项目中,齐唱“绿色”主旋律,没有一个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这些项目竣工以后,也必将对全市的结构调整、绿色崛起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环境更优——

好环境引得群凤来栖

打好项目建设仗,离不开园区这一平台。

在鹿泉绿岛经济开发区,石家庄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饮品项目的车间内,一瓶瓶百事可乐被快速吹瓶、灌装、贴标、包装;之后,一箱箱成品再由此运往河北、山西。“多亏了开发区水厂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提前两个月实现供水,否则,我们的可乐项目正式投产还不知要推迟多久呢。”该项目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其实,像这样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眼下已经竣工或正在次序开展的还有很多。

截至9月底,全市37个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9.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3.3%。”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12个续建项目中,已有行唐经济开发区110KV变电站、新乐工业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等5个项目竣工;25个计划开工项目中,已有正定县纺织服装基地路网建设工程、深泽县工业园区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

如果说,众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加速建设正一步步夯实着省会发展的基础,让项目建设更具活力、张力,那么,来自全市上下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种种努力,更使得众多项目快速推进,更好更快地投产达效。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分管园区项目的同志都有这样的特点:项目现场经常去,讲起具体进度、存在的问题,甚至产品的各项指标来,都头头是道,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他们是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有的同志,则习惯了在兜里时常揣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项目进展情况。有人戏称这个笔记本为“睡眠本”。为什么呢?因为“项目进展慢,晚上睡不着”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表现。

有压力,就有动力。今年,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循环化工园区、空港工业园主要负责人共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84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2.2亿元。截至9月底,已经开工43个,目前未开工的4个项目,也将在月底或下月中旬如期开工建设。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