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综合法律服务中心试运行

12.12.2014  14:36

■一站式服务来电来访群众 ■当日受理法律援助 ■置法律服务于群众监督之下

本报讯 (记者 戴丽丽) 昨天是石家庄市综合法律服务中心试运行的第一天。上午八时半,中心一楼大厅法律援助服务台前,值班律师张雪敏刚一坐定,65岁的老人魏兰娥就拎着一个装满案件材料的绿色无纺布袋子,径直走了过来,“这多方便,一进门就有律师在这儿等着咱,不用楼上楼下各房间找。”魏兰娥说。

石家庄市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位于中华北大街559号(中华北大街与北三环交口东北角),占地576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为综合接待大厅,大厅受理咨询服务区内设有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公证事务、司法考试、法律咨询等司法行政业务,每天,律师、公证人员、人民调解员等轮流值班,通过现场解答和任务指派等方式,对来电来访群众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特别是法律援助,可以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受理指派。据张雪敏介绍,申请人只要符合法律援助范围,带全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材料,比如身份证、民政部门开具的困难证明、案件资料,就可以当日受理并为其指派援助律师。如果申请人选好合适的律师,也可以指派到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二层为12348司法行政协调指挥中心,接听群众热线,并对群众法律服务要求进行解答、指派和督办。

中心临街而建,透明的落地玻璃门窗,透明式办公,让各受理咨询台前的法律服务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第一天到大厅值班,太行公证处的公证员郭运勇便感受到了压力:“来到群众中间,更促使我们热情规范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个案件。”据了解,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并制定了接待人员服务准则、服务公约等,确保群众真正感受到身边的法律服务所带来的便利。

市、县两级建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是我市年初启动的“五一三”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司法局副局长戴卫华表示,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以不同形式建立了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两级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建成覆盖城乡、及时便捷、运行高效、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法律服务体系网络。

市民可乘坐8路、85路、138路、86路公交车,化工机械厂宿舍站下车即到。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