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积极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品牌

09.05.2017  01:02

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唐山市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为使命,按照“全域创建、全程监管、全民共享”的工作思路,精准对标、扎实推进,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唐山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品牌。

一是试水“舌尖上的保险”,以经济杠杆撬动企业安全责任。2014年开始,唐山市启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保险事前、事中、事后服务体系,企业投保率不断攀升。特别是针对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叫好不叫座”的情况,该市不断拓展理赔范围、优化理赔程序、提升理赔效率,将其纳入到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大盘子中“通盘考虑”,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政府监管的工作方式,趟出了一条运用保险工具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摆脱了“伤不起、赔不起”的窘境。目前唐山市1305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入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保费 292.2万元,保额达27.95亿元,是全省的“龙头”。

二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食品安全驿站”建到家门口。唐山市落实财政补贴资金660万元,指导分布在人口聚集区的13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500平米以上大中型超市,建立“开放式”“便民式”的食品安全快检室,统一场地建设设置,统一设备人员标准,统一检验技术培训,统一公示快检信息,统一处置不合格产品。这些快检室日常自检率不低于30%,每月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并免费提供快检服务。目前,已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8481人次,企业自检食品75687批次,免费为群众检测28949批次,群众亲切的称之为“食品安全的驿站”。

三是主动上门“问需送暖”,以最严格的标准激活特色产业。唐山市持续推进区域特色食品整治,闯出了一条精准管控、疏堵结合、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企业自主发展、政府积极帮扶的新路子。辖区的迁安、遵化是全国传统的粉条生产聚集区,在粉条加工过程中,过去由于受加工工艺的制约违规添加硫酸铝铵,唐山市在整治中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限制政策,而是兼顾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主动联合秦皇岛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对粉条加工使用硫酸铝铵的安全性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并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交《淀粉制品(粉条)中添加硫酸铝铵的立项申请》,通过了评估认定,国家卫生计生委据此修订了《GB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允许硫酸铝钾、硫酸铝铵作为膨松剂在淀粉制品(粉条)中使用,铝的残留量标准确定为≤200mg/kg。相比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淀粉制品加工中不限制使用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做法,更加严格和规范,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促进了粉条传统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高科技治理餐桌“大敌”, “治本清源”中“变废为宝”。“地沟油”,这一堪称餐桌“大敌”的餐厨废弃物,一直是治理难题。唐山市以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从群众和社会最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切实增加有效投入,实现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工作的“五化协同”,即服务市场化、收运处一体化、制度规范化、执法常态化、处理无害化。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出台了《唐山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实行“一条龙”收运处置,推行“一本账”监督管理,引进“一条线”循环发展。目前全市4275家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纳入无害化处理体系,覆盖八个主城区,每天收储220吨,把餐厨垃圾加工转换为粗油脂、粗沼气、有机肥等产品,受益人群3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3.5%,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子。

五是疏堵结合、铁腕治理“三小”,调和“群众的肚子”和“城市的面子”。唐山市围绕“清底、治乱、正容”三大目标,通过“围剿+疏导”的方式,打响了食品“三小”治理的人民战争。一方面,因势利导,鼓励退街入市。累计投入5.2亿元,兴建标准化菜市场59家,出台鼓励措施,引导食品摊贩进厅入市,实现了标牌标识、功能分区、设施设备、服装色调、快检室建设“五统一”,做到了生熟分开、功能配套、整洁美观。另一方面,合理布局,圈地为营。合理划定食品摊点集中经营区域,落实“两限、两定、三统、一诺”举措(限时间、限区域;监管人员定人、定责;统一登记、统一服饰、统一台账;食品安全公开承诺),多部门联合作战,开展“早晚七点行动”,铁腕取缔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摊贩,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也扮靓了城市“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