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发布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攻略

11.09.2014  12:37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侯猛)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情凶险多变,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也较高。2013年,石家庄全市乙脑发病突然增多,且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目前尚在乙脑高发季节,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发布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提醒公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蚊虫传播,发病急骤,有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状。在蚊子孳生的7至9月,10岁以下(尤其是3~6岁)的小儿,若突然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不振、嗜睡、昏迷、抽搐、脖子发硬以及肢体瘫痪等表现,家长应该特别警惕,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乙脑病毒是以蚊子为媒介而在禽畜和人类中相互传播的,所以乙脑患者也应该被隔离。不过对乙脑患者的隔离方法与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患者有所不同。只要让乙脑患者到没有蚊子的环境中,或者用蚊帐将其罩起来,不让蚊子叮咬,那么乙脑患者体内的病毒就不会再传染给其他人了。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疫苗注射及对可传染乙脑动物的管理。具体做法包括抓好稻田、大面积水坑、家畜圈舍的灭蚊工作;个人防护可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等,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为该人群接种乙脑疫苗;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宿主,要做好对猪、马等家畜的管理及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夏秋之季,若发现高热不退、头痛、嗜睡的人,应想到其有患乙脑的可能,并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诊治,不可麻痹大意,更不能让其乱服药;增强体质,改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