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合肥市民可到大学图书馆看书借书

18.08.2014  17:52

今后市民们也有机会去高校图书馆看书借书,去高校标本馆、实验室大饱眼福了。记者昨天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正式下发,各高校须根据实际情况,将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对市民们开放。

高校哪些资源纳入开放范围

-开放范围

高校图书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体育场馆、实习实训中心、标本馆、博物馆、展览馆、工程中心、重点研究基地、体验中心、认知中心和网络课程、信息资源等。

-开放方案

标本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工程中心、重点研究基地、体验中心、认知中心、创新实验室等可加大开放频次,充分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设置校园开放日,广泛接纳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进校参观、学习、锻炼。

报告会、网络课程信息要及时公开发布,定期在门户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布校园开放计划和日期、开放内容和接待方案。

-开放原则

并非所有设施一下子全部开放,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每年确定并公布若干个校园和基地、实验室等各类资源开放日,开放日可以跟招生咨询、校园文化宣传相结合。

——《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

【新规】

高校资源须有序开放

体育馆实验室都应开放

根据新规,高校图书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体育场馆、实习实训中心、标本馆、博物馆、展览馆、工程中心、重点研究基地、体验中心、认知中心和网络课程,信息资源等都应纳入开放范围。

高校设施对市民开放后,随着使用频次加大,损耗或更新的速度将加快,比如体育场馆开放后,设施损坏了怎么办,如何让这种开放“可持续”?

新规明确,各高校应在计划中单列设施维护、维修,设备采购等专项经费,同时还要增设资源开放相关课题加强研究,为资源有序开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合理的开放方案。入选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高校,应率先做好教育科研资源开放的示范工作,省教育厅将把此项工作纳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考核指标。

部分项目可收取成本费

此外,也可尝试市场化的方式来保证可持续开放。新规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把部分公共资源推向市场,经物价部门审批,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成本收取适当费用。

高校资源开放后,进入校园的人多了,如何让大家都做到文明入校、文明使用?对此,省教育厅表示,高校可多与地方政府共同开展宣传,倡导文明入校,文明参观。在校园门口及其他醒目位置张贴宣传画、放置宣传牌,定期开展文明入校的主题活动,让入校市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教育,形成有利于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与共享的良好氛围。

【现状】

开放活动冷热不均

科技周开放活动多

目前各个高校各类场馆有没有对外开放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了解:现在各个高校基本都有对外开放活动,大多集中在科普活动与招生咨询期间,开放还没有实现常态化,开放的范围和力度还有待加强。

据了解,安徽大学通过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将各类场馆对外开放。比如,今年5月份,大学生科技展厅、机器人实验室等相关科技场馆就向校内外开放。此前,科技周期间安徽大学现代实验中心、安徽大学动物标本室、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实验室等都对外开放过。

此外,像安徽医科大学,在科技周期间,基础医学院的人体科学馆、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中医学院(西区)的中药饮片陈列室、中药材陈列馆、蜡叶标本馆、中药材观摩室对市民开放,市民在此可看到带花或果的整株植物体标本,体味中医药的奥秘;中国科技大学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科普点等都在科技周期间对市民开放。

图书馆很少对外开放

现在一些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还不少,比如去操场跑步,或是踢球都不成问题。还有一些开放项目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比如,安徽农业大学的羽毛球场馆,由于地处市中心,周围场馆不是很多,所以一直都比较受欢迎,常常需要提前预定才行。安徽工业大学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做得不错,此前全国性的表彰会议就在此召开,学校还获得了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先进单位的荣誉。

为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安徽师范大学曾专门出台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建共享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原则上实行开放服务、专管、共享及有偿使用,在保证校内教学科研任务的条件下,开放对外服务。

不过,像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对外开放的还不多,尤其是图书馆,一般都只对本校师生开放,需凭学生证等学校发放的证件才能进入。

【声音】

教育厅:不是“鼓励”是强制要求

教育厅:将定期对开放情况进行检查

根据新规的要求,此次高校设施对外开放不是“鼓励”,而是一种“强制要求”。省教育厅将定期对各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开放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各个高校转变观念,破除自我封闭思维、树立开放合作意识”,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高校须制定详细的设施开放实施方案,防止流于形式或没有效果。

当然,这种开放需实事求是,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高校要对可开放教育科研资源目前的使用情况及可承受能力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制定方案时要正确处理好校内和校外的关系、学生需求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关系、短期和长远的关系,做到既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又积极投入、扎实推进;既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有序运转,又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使用效率。把教育科研资源的有序开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把教育科研资源的有序开放和学校教学年度考核相结合,真正调动其积极性。

市民:要让大家知道啥时候开放

对高校资源向市民开放的消息,中学教师刘平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举措,如果做得好肯定大受欢迎。“对很多人来说,虽然可能天天从某个大学门口经过,但很少有机会进去,更不要说去参观去借书了。”刘平云说,高校在很多人心目中还是有些“高高在上”的,由于此前高校的相对封闭,与大家产生了距离感,这次高校资源开放正好可以消除这种距离感,让高校也开始多“接地气”。

如何去高校图书馆借书,使用图书馆资源,是很多市民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合肥有那么多所高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藏书,有的学校甚至不止一个图书馆。”刘平云说,这些藏书在满足在校师生的前提下,如何为普通市民提供服务,也是应该考虑的。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很多图书馆都处于半休眠状态,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现在有的高校会搞一些开放活动,但哪些资源对外开放,什么时候对外开放,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市民王高远就建议说,这些消息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包括高校的网站、各种媒体,否则大家都不知道,就难以实现开放的目的了。

【呼吁】

高校开放,都准备好了吗?

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对外开放,这是呼吁了很久的一件事。高校要将这件好事做好,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首先要准备的可能就是思想上的突破,毕竟作为相对封闭的场所,很多高校都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打破这种习惯,难度不小。同时,开放后如何处理校内和校外需求的关系,也是一个非常考验智慧的问题。这需要学校付出相当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才能办到。

对普通市民而言,高校资源开放后,你准备好做一个合格的参观者、使用者了吗?这两年中科大的樱花火了,每到樱花盛开,前去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尽管现场有各种温馨提示,还有退休教师维护秩序,但依然有少数市民拽枝折花。当中科大及各个高校敞开胸怀时,我们每一个市民是否做好了自身素质的准备?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高校开放可能就难以持久,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

此外,对普通市民来说,需要准备的还有学习的态度。高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实验室精彩有趣,这些都能让大家增长知识,可问题是,这些对外开放后,你会抽时间去吗?很多人因为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各种事情,平时几乎从不看书,更别说去图书馆借书了。如果高校图书馆开放后,大家都没有去看书的热情,这种开放是不是也难有效果?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