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小麦大面积开镰 机械化收割率达到98%

13.06.2016  09:24

图为 农民 抓紧有利时机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金灿灿的麦浪映衬着农民的笑脸,沉甸甸的麦穗承载着丰收的喜悦。6月12日,随着 石家庄 市高邑、赵县等地小麦大面积收割作业的开始,全市各县(市)区小麦的收割工作也由此拉开序幕,逐步进入收割高峰期。

     农技指导到位

    6月12日,记者驱车沿着107国道、308省道、赵藁路一路驶来,高邑、元氏、赵县、 栾城 ……不同地块上收获小麦的农民,脸上洋溢着同样的笑容,充盈着同样的喜悦。一台台联合收割机伴随着轰鸣声开向金色的麦田,正从收割机中盛装小麦的高邑农民王任须的脸上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今年的收成可好嘞!俺家一共两亩八分地,从装袋的情况看,收了有3300多斤。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多亏了县里农技人员的及时指导和政府的惠农政策。

    连日来,高邑县农业局生产科科长周永立一直在奔走察看小麦长势。她给记者分析了今年小麦丰收的“天时之利”:“今年小麦3月1日返青、3月21日起身、4月5日拔节,生育期均比常年早2天,4月27日抽穗,比常年早5天,是 历史 上抽穗比较早的年份,有利于提高千粒重。而且小麦抽穗期调查一二类麦共占93.33%,是面积比较大的一年,这都利于小麦的丰产丰收。”

    对于今年的小麦生产情况,王任须说:“在县里指导下,俺们示范方里播种、施肥、防病虫害都是统一进行。今年还推行了等行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增加了亩穗数和穗粒数。

    据了解,高邑县在高产示范方推广抗旱节水小麦品种的种植,在平均少浇一水的情况下还有所增产。“现在示范方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模式,实行播后镇压,这样麦田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控旺转壮作用,土壤墒情的提高有利于推迟小麦‘春一水’的灌溉时间,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倒能力,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高邑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吴根现介绍说。

     农机服务贴心

    除农技保障外,机收调度工作科学有序,也为丰收起到了关键作用。记者一路走来,到处都能见到农民抢收、抢种的繁忙景象。前面,联合收割机把脱成粒的小麦装到了机斗;后面,机器自带的秸秆粉碎机就自动把秸秆粉碎还田了。大片麦田收获结束,玉米深松播种机又立刻进到地里进行深松作业。整个过程紧凑、及时,确保不误农时。

    在赵县南姚家庄村,村民姚保社站在地边看着收割的麦田满脸笑容。“以往每逢夏收夏种,从收到播都要至少三五天时间。如今,俺只需要提前与光辉农机服务合作社签下订单,通过购买全程机械化服务,就能轻松完成三夏工作。

    赵县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辉平介绍,开镰前,赵县农业部门制定了针对性培训,加强机手技术指导,在“三夏”期间组织1700多台收割机投入抢收,确保农机具村村有,成熟一块、收割一块,小麦丰产丰收。据了解,今年赵县小麦玉米生产的耕整地、播种、施肥、收获、秸秆处理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小麦玉米生产的机械化节水灌溉、机械化植保初具规模。

    据了解,今年石家庄市计划完成机收面积484万亩,机收率达到98%,除山区地块外全部实现机收;计划完成夏玉米播种458万亩,机播面积416万亩,机播率达到91%。

    今年石家庄市小麦种植面积494万亩,比去年增加0.6万亩。虽然冬前降温早、积温少,部分麦田群个体素质较差,但农业部门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了小麦春管技术会商,确定了“因地因苗制宜,巧用肥水科学促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气象灾害的预防和补救;抓住关键时期,搞好病虫草害防控”的主要措施,为实现小麦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力保障了夏粮的丰产丰收。

    据了解,截至6月12日16时,全市已经收获小麦150.6万亩,完成30.2%。(记者 岳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