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抓“两个环境”建设力度引发强烈共鸣

27.02.2015  12:46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铁腕抓“两个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力度,在市场主体和基层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激发起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连日来,石家庄日报记者深入一线,感受这片热土上高歌猛进的铿锵足音——

  提振工作干劲 蓄足发展力量

  正月初七,桥西区工商局服务大厅,当天办理各项业务40余件,接受各类咨询50多个,工作人员对每项业务都能做到热情、耐心、细致、周到。

  我市连续第五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改善两个环境广播电视大会,在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经营者中引起热烈反响,他们表示,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两个环境”明显改善的决心和魄力,部署措施具体、注重实效,更坚定了发展信心,提振了工作干劲,鼓舞大家蓄足发展的力量,为全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铁腕治污 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早日甩掉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大气质量的明显变化,呼吸上更加新鲜清爽的空气。”在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广播电视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的承诺掷地有声。

  治理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在会上传递的更加明确而坚定,也让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都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市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梁哲收听收看大会后,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环保部门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排头兵,保护环境更是义不容辞。”他说,对环保违法必须零容忍、用重典、严惩处,目前正在逐步创新环保监管模式,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每个污染源都有人盯、有人管。

  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抓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是每一位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市上下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敢于担当,强力推进“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增绿”六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去年,共获得了114个优良天,同比增加71天,其中一级天由2013年的“”增加到12天。

  铁腕治污改善生态环境,浸透着全市上下的努力付出和积极行动。石炼化去年投产的“800万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实现增产不增污,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同比减少了500多吨,降低16.8%;石钢集团启动了环保搬迁产品升级改造项目,三年内将完成从长安区到井陉矿区的搬迁,新厂区可基本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双联化工、曲寨水泥、华药、石药等重点企业的搬迁计划,也在紧锣密鼓敲定中。

  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全市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会上提出的“对那些效益差、污染重的产业要坚定有序的予以淘汰”非常必要,因为我们环境已经承受不起了。同时,要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提高招商门槛,优化投资结构,加速产业转型;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

  简政放权 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环境

  “拿起改革这把‘手术刀’,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真正厘清各级政府权力的边界,最大限度地给予市场主体空间。”这些消息,对致力于发展的市场主体而言是明确的福音,而相关职能部门也迅速响应,优化流程,简政放权。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大会后的第二天,市质监局代码办工作人员张旭立即投身到忙碌的工作中。“‘三证合一’并联审批马上要全面实施,现在还有一些流转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解释说,这项新政意味着企业再设立登记时,依次需要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就会合并到一起办理,各相关部门窗口同步进行网上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的统一核发。

  这是开启企业快速进入市场的又一个“绿灯”。去年,我市先后实施了“先照后证” 、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年检改年报”等多项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一系列制度坚冰相继被打破,全民创业积极性得到了空前释放,“办企业,当老板”,离每个有着创业梦想的人越来越近。

  河北金天燕霄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利民也切身受益于改革红利。该公司在石家庄落户整整10年了,以前办理营业执照最少半个月时间,还得跑好几趟;而春节前去变更营业执照,当天半个小时就办理好了。

  他说,“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也更是生产力。”公司专门跑办各种手续的员工能腾出主要精力跑市场了,如今公司药品业务辐射全国物流调拨及河北区域内的终端连锁、药店、医疗药品配送,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2728户,较前年增长51.91%。其中,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比前年分别增长87.83%、165.15%,新登记个体户和注册资本比前年分别增长42.7%、49.07%。

  扎根热土 凝心聚力谋发展

  发展环境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

  近日,阿里健康集团正在筹备建立河北分公司,计划将网上药品销售平台落户我市。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全国药品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其中网上药品销售将占一半,可实现近500亿元的税收。

  该项目的跑办经理李金波说,之所以想把这个项目扎根石家庄,不单是这里雄厚的医药产业基础,更重要的是不断优化的环境,给企业吃下成长“定心丸”。“我们在石家庄试点项目时,卫生部门、发改部门主动服务,帮助协调医院等有关单位,开通绿色通道,使石家庄成为全国首个试点电子处方化的城市。”他说,阿里健康项目,还将把配套的呼叫服务、仓储物流、保险金融、文化创意等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引到石家庄,共同做大石家庄的医药产业。

  随着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在行业内“顶天立地”的“小巨人”企业越来越多。毕业于河北师大的何荣2012年创立了石家庄网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阿里巴巴及淘宝的店铺做视觉设计。在3年时间的打拼中搬家数次,春节前刚搬至振兴工业园。

  “我们总算有了心仪的办公条件。这里的写字楼基础设施完备,物管服务周到,对小微企业房租优惠,120平方米每月租金不到2000元。”她深有感触地说,相比其他城市,在石家庄创业不仅有便利条件,发展环境也好,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帮助企业在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赢得了更多市场和更强竞争力。何荣的下一步目标是晋级顶尖设计技术运营团队,她期望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能够再拓宽,特别是再度提升面向小微服务外包企业的金融服务规模,为她们解决资金的发展瓶颈。

  在这片创业、干事的热土上,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不断创新,以精神饱满、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我市早日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