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
3月16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同志就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到北京市工商局调研,并出席市场主体过亿户宣传活动,在注册大厅现场为第1亿户市场主体颁发营业执照。
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投资创业热情得到极大激发,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3月16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了1亿户(其中企业超过了3100万户),五年增加70%以上。为打造经济新引擎、催生发展新动力夯实了微观基础。新增市场主体活跃度持续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对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各环节入手,市场准入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通过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众创空间”等改革,实行经营范围申报制度,降低了兴办企业的资金、场地门槛,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二是涉企证照大幅精简。协同落实“先照后证”改革,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本届政府已将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推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和“多证合一”改革,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以“减证”促“简政”,推进涉企证照事项整合优化,逐步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三是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全国31个省(区、市)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全部开通,电子营业执照全面实施,企业名称库全面放开。许多地方推行手机APP、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最多跑一次”等创新举措,成为便民服务的一大亮点。同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便捷退出机制,实现“准入”“退出”双便捷。
商事制度改革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商改四年来(2014年3月1日-2017年底),新设市场主体6202.81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5.2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11.23户提高到目前的21.94户。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比为80%以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扩大了就业和税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减反增,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报送年报的企业纳税总额由2013年的9.66万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13.65万亿元。纳税主体大幅增加,对税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商事制度改革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是群众满意度最高、获得感最强的改革之一,成为“放管服”改革的一大亮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从2013年度到2017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65位。仅去年一年,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4位,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商事登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张茅局长表示,2018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动“照后减证”,各类审批事项能减则减、能合则合。进一步理清“证”“照”关系,区分“证”“照”功能。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对标国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时间达到8.5天。持续推进市场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流程便利化。继续全面规范“多证合一”改革、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强化电子营业执照的管理和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稳妥推进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
北京市殷勇副市长一同调研,介绍了北京下一步对标国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举措安排。(李 晶、栗世民)
来源:中国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