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打造环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区

11.03.2015  19:55

  沧州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基地研发的“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获省长特别奖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累计在全国推广3000多万亩,经济效益36亿元,节约灌溉用水18亿立方米以上。

  这只是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强与京津科技合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与京津科技合作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措施来抓,出台了《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制定了促进科技创新的五大举措。其中明确:设立科技创新平台补助资金,对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所在单位200万元的配套补助;对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所在单位100万元的配套补助;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优先安排市级科技项目;重点贯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

  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市积极搭建企业与京津知名院校、科研单位的对接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引进先进成果、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提升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新之城。同时,不断加强京津人才引进和科研机构建设。围绕石油化工、管道装备、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建立了10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引进两院院士19名,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863、973、科技先导专项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依托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20多项,研发推广转化科技成果30多项。

  给力的政策、得力的举措以及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市与京津科技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举办沧州—北京院校科技合作会议、渤海新区高新技术洽谈会等大型对外科技交流活动,共邀请京津冀等地院校、科研单位80所,知名专家学者220余人,签订合作协议90多项。依托中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在南皮、吴桥建立了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大吴桥试验基地重点开展了旱作农业、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共取得科技成果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4项;中科院南皮试验基地重点开展了盐碱地开发利用、中低产田改造等综合技术研发,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全市10个示范县(市)共推广示范面积60万亩,实现增粮1.2亿斤。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好时机,按照市场、企业需求,以引进京津科技成果与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打造环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区。进一步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承接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机构、人才转移,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新高地;依托京津院校、科研单位,在推进现有管道装备产业研究院、高新区和渤海新区大学科技园、10个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谋划新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依托我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签订的院校全面合作、企业与院校技术合作协议,围绕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及海洋产业,谋划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