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供销社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13.11.2014  15:19

  培育经营主体    搞活流通载体    搭建对接平台

——石家庄市供销社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市供销社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步伐,紧紧围绕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坚持从培育市场主体入手,着力搞活流通载体,积极搭建对接平台,改变了传统一购一销的流通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产—供—销现代流通体系的转型升级。现如今,该社拥有1万多个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点,年购销规模达170亿元,构建起了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一、向上前延服务,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通过开展“五农服务”,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推进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大力领办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780个,专业社联合社39家,组建市、县农合联18家,建立乡镇农合联分会或服务机构205个,实现土地流转8.5万亩,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29亿元,助农增收2.8亿元。涌现出了灵寿县食用菌专业社联合社、栾城区南高供销社恒丰专业合作社、深泽赵八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服务面广、带动力强的专业社。一是农资服务。通过长期合作、批量购进、统一销售等方式,取消中间环节,降低农资价格,确保农资质量。二是农机服务。从耕种、管理到收获全面推进机械化作业,取代了原来农户单户种植的经营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收益。三是农技服务。与农技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配合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网络随时发布生产各个环节统防统治信息。四是农化服务。积极推广运用测土配方技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既养肥了土地,又富了农民。五是农险服务。开展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目前已为17个县(市)区150家专业社提供农产品风险保障7600多万元,赔付受灾农户700多万元。    

二、向下延伸服务,搞活现代流通载体。 大力推进“三建三进”工程,将服务重点向下延伸,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三建”:一是建超市。建设县城大中型超市21个,乡(镇)村供销社超市955个。二是建龙头。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35家。三是建市场。不断完善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电子结算和信息服务等基本功能,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目前,共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35个,年交易额15亿元。“三进”:推进大中超市进县城、小超市进乡镇、便利店进村,使广大农民实现了方便消费、安全消费;在市区,推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扩大了经营主体规模,实现了便民惠民,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城区供销社建设的红满楼超市,目前已达120多家,蔬菜惠民店25个,在品牌培育、便民利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上下衔接服务,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探索搭建农产品五大产销对接平台,贯通产供销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一是组织农超对接。全系统组织210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市内外300多家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实现销售额4亿多元。二是组织农市对接。依托市场和基地增强专业社销售能力。组织3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50个农产品基地到北京新发地考察学习,洽谈租赁交易摊位和门市。三是组织农产品社区直销。成立红满楼蔬菜配送中心,建设省会社区蔬菜惠民店25家,发展农产品生鲜超市56个,并实现了实体店销售与网上供销对接一体。四是组织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依托市农合联名优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和5家县(市)农产品展销中心,与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300多种特色农产品,发展生产基地5万亩,销售额达1500万元。五是探索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探索“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等新兴产销对接模式。目前,全系统建设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站15个,网上营销展示农产品320多种,实现网上交易5000多万元。城区供销社在现有100余家连锁超市实体店的基础上,发展“微商城”,成为石家庄市第一家利用微信营销的商家,已发展会员1000多人,日访问量上万人次,有效解决了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