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
——石家庄市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扫描
“请48号宝宝到登记室登记……”高新区长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位于一楼南侧,门口摆放着像银行一样的自动取号机,前来接种的家长和儿童按照电子叫号机排号依次进行登记和接种,整个流程秩序井然。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像长江中心一样的高标准数字化的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14家,167家接种门诊完成提档升级建设。城乡群众的接种服务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本报记者 王丽强
500多家预防接种门诊
覆盖全市城乡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目前,500多家预防接种门诊覆盖全市城乡,城市街道办事处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都能就近为辖区群众提供方便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自2013年开始,市疾控中心在全市开展预防接种门诊提档升级活动。为了统一规范和标准,市疾控中心提出: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标识、统一设施、统一风格的“六统一”设计要求。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市)区积极按照设计要求,以满足接种人员需求为目的,科学设置接种流程,不断接种服务能力,营了和谐、温馨、便捷的接种环境。
与此同时,他们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县至少建成一所高标准的示范接种门诊。信息化、数字化走进了示范门诊,家长不用再排队了,等候大厅内会按照取号顺序进行叫号;功能分区更加人性化,娱乐区、哺乳区、宣教区、资料室等等,完善的设施让接种人员享受着服务升级带来的新体验。目前,全市共建立起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14家,有167家接种门诊已完成提档升级、评估验收工作。
规范流程
确保预防接种服务水平
预防接种无小事,疫苗质量和接种规范与否都直接关系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水平,市疾控中心在市卫生计生委的安排部署下不断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流程,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先后推出一系列自查整改活动,规范预防接种卡、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要求预防接种证填写规范,要素齐全;预防接种流程合理、操作规范;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及时,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在接种疫苗时,遵循第一类疫苗优先接种的原则;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应做到知情同意、自愿、自费。在接种人员资质方面,要求必须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等相应资质,且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确保接种人员凭医师证、培训合格证上岗。
做好疫苗的供应和管理是保证疫苗质量的重要方面,市疾控中心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确保疫苗全程冷链运转。确保疫苗供应渠道正规、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做到日清月结,确保疫苗账物相符率达到100%。同时加强预防接种常规免疫监测工作,确保常规免疫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以乡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
通过规范管理、细化流程监控,我市有效消除了预防接种的薄弱环节,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保持了较高的接种率。据统计, 2015年,全市各县(市)区预防接种门诊共为6岁以下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3042077针次,应接种3044659针次,接种率达99.92%。
及时查漏补种
有效防控“两麻”
麻疹和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统称为“两麻”。其中,麻疹作为冬春季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感染后发病率高,如不及时控制,往往造成疫情爆发。为了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市疾控中心在实行麻疹疫苗“即日接种”的基础上,连续多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补充免疫活动。即10月份在麻疹高发季节前开展麻疹防控“秋季行动”,3月份麻疹发病高峰期开展麻疹防控“春季行动”。
为保证接种效果,市疾控中心督导跟进,通过日督导、日汇总、日通报,实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同时,在大众传媒开展广泛宣传,提高受众知晓率。2015年,全市共调查出漏种麻疹疫苗的儿童11142名,补种麻疹类疫苗儿童10880名,补种率为97.65%。疾控机构还对近26万名儿童进行了麻疹类疫苗的补充免疫。在麻疹疫情暴发县,为867名适龄儿童进行了麻疹类疫苗应急接种。
“小儿麻痹”又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我市自1994年以来一直维持无脊灰状态。但由于地处京畿、又是省会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外来传染源甚至野毒株的存在,仍对我市广大儿童健康造成威胁。为了防止感染,按照国家要求,每年在12月5—6日、1月5—6日,我市都对4岁以下的儿童开展两轮糖丸强化免疫活动。至今强化免疫已经开展了50多轮,有效遏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我市的传播。
主动延伸服务
关爱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由于流动性大,难于管理,成为免疫规划的难点,也给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埋下了隐患。市疾控中心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作为工作重点,2015年在长安区等3区推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示范区建设,探索适合我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4331”新模式。
“4”即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3”即在每个流动儿童聚居区主要街道设置宣传长廊、在每个社区居民楼单元门口张贴提示牌、为每户发放联系卡;第二个“3”是做好三个主动,即居委会计生小组长或村计生专干每月对流动儿童聚居区进行主动搜索、接种门诊人员每月主动与计生人员进行对接、接种门诊人员每月主动对辖区流动儿童进行随访。“1”即每年3月份开展一次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共在流动儿童聚居区主要街道建立预防接种宣传长廊21条,在社区居民楼单元门口张贴预防接种服务提示牌1万块。2016年,又在桥西区等7个县(市)区推广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示范区工作经验。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明显上升,健康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关新闻:预防接种有效遏制疾病传播 乙脑流脑发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本报讯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主题是“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记者从省疾控中心获悉,目前,全省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据省疾控专家介绍,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我省通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普及儿童免疫,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显著下降,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据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已连续24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到1%以下。
目前,全省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实行城市日接种、农村周接种制度,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确保每一名儿童都能获得及时免疫服务。全省共指定4910个接种单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冷链系统,覆盖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省级每年安排免疫规划冷链系统更新装备经费,为各地免疫规划冷链系统更新补充冷库、冰箱、冷藏车或冷藏箱等冷链设备,保证了全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