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力科技依托科技创新成就竞争新优势

18.09.2014  11:48

本报记者 吴 温 实习记者 张 缘

通讯员 徐哲普 朱 涛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管道连接器生产者,到如今拥有多家分公司、业绩稳居行业内前三甲的“黑马”,石家庄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力科技”)就是靠着自主创新、借力“外脑”,成就了傲视群雄的“资本”。

大型配件也走“订制”风

9月初的一个上午,刚步入巨力科技的大门,记者便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往几辆大车上装一些金属软管连接器成品。

这些连接器是为山东一家钢厂订制的。”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卜佐坤告诉记者,如今,他们早已实现订单生产,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大小不等的单子,“仅七月份,来自云南、广西、山东以及越南等国内外的订单额便已近千万元。

车间内亦是一片繁忙。在金属补偿器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们正熟练地剪板、下料、缝焊、涨波,还有的则正在对一个个高10米、最大直径6米的补偿器进行最后的打包处理。

外面的钢结构等很多厂家都能制造,但里面的耐火材料却是高技术含量的,这可是我们的专利。”指着一个刚刚完工的弯头总成,公司副总经理苏军力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公司走的是“订制”路线,会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调整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制造;最重要的是,系列产品中很多都是公司的专利。

一种防腐波纹补偿器、一种大型波纹管自动成型机、转炉炼钢氧枪……据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22项。也正是这些创新的支撑,巨力科技,这一专业从事管道柔性连接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销售市场和用户遍布全国,并远销到东南亚、中东和欧美等地区,去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亿多元。

校企合作打造新技术实践平台

打好“自主创新牌”,不仅需要练好内功、提高创新能力,同样需要借力引智、汇聚更多创新资源,从而实现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对于这一点,公司董事长刘西斌显然了然于心。

年产50套钢包整体浇注成套设备项目投产,年产值可达1亿元;液态模锻技术取得突破性成功,填补铜制造行业世界空白;省重点工程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翻开上半年的记事簿,刘西斌的一笔一划间,写满了忙碌、充实和收获。

去年5月,市政府组织我市企业与北京九大院校对接,通过会务组前期的项目资料介绍,巨力科技与北京交通大学早已“一见钟情”。当天晚上,北交大的邢书明教授就赶到了巨力科技,对企业进行实地考查,并当场签订合作协议。

把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反复的实验验证过程。校企合作以来,邢书明教授往返北京、赵县几十次,每天电话不间断。今年4月,液态模锻技术终于取得突破性成功。目前,项目设备已经进入集中打包采购阶段,很快便可实现产业化生产。

通过液态模锻技术生产氧枪,以往一个月的生产量如今三天就可以完成。而且,使用该技术制造出来的氧枪还具有性能好,耐受性强等优点,使用寿命由200炉增加到400炉以上。”刘西斌表示,这项名为“氧枪喷头液态模锻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占领国内氧枪行业80%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巨力科技还与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国内15所高校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第一时间转移。“我们公司生产的,都是这些教授们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前沿科研成果。”刘西斌表示,如今,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与教授们对接,并将在第一时间将“引进来”的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向市场。

以“软环境”打动企业心

在巨力科技的接待室,不同类型的荣誉、证书挂满了半面墙,这昭示着企业走过的七年不凡路,也让刘西斌对未来更多了几分期许,表示“今后,还要做到最精、最好,努力研发一代、储存一代、生产一代,勇做行业‘领头羊’”。

而这份信心中,还有很多来自“软环境”的无声支撑。就像他所说,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园区的大力支持——无论是从最初建厂时受到的各项扶持,还是后来企业上一期、二期项目时,当地还专门确定了项目分包领导,所遇到的土地、资金等问题也均帮助一一解决。

县政府对入驻园区的项目,前置审批手续由园区管委会提供‘一站式’帮办服务。”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政策的大项目,管委会根据项目需要,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优先办理、特事特办,力争项目早日落地投产。

不仅如此,一些体贴入微的上门服务,更是让企业感动不已。目前,企业的技工多为农民工,制造产品多凭熟练和经验;而在未来的企业转型当中,人员的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园区管委会了解这一信息后,积极牵线搭桥,通过政府部门安排企业与县职教中心成功“手拉手”。

学校将按照公司的需求开设专门科目,进行人才定向培养。毕业后的‘蓝领’技工均会由企业负责接收。”苏军力说,眼下,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而此举也一定会给企业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