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人隧道内的“夜生活”—— 从进洞施工汗水就没停过

16.06.2014  11:21

  夜已深,城市安静了下来。但在地下20米深处,一批地铁工人依然在隧道深处忙碌着。夜班的工人们每天天黑后下井,第二天早上出井。隧道内非常闷热,工人们大都汗流浃背,精神还需要高度集中,但为了省会地铁早日贯通,他们一直干劲儿十足,从不叫苦叫累。

  隧道内工程建设一刻不停   记者昨晚来到地铁1号线体育场站的施工现场,虽然已经到了深夜,但隧道施工仍在加紧进行着。一个“大家伙”正将工人们的“夜宵”送入井下,说是“夜宵”,可对于夜班的工人来说,其实是一顿正餐。而井下的电瓶车早已待命,装载着隧道施工所需的管片,同时载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送进隧道深处。   开电瓶车的司机叫卢鹏,西安人,今年27岁。他说:“要时刻听着对讲机,时刻注视着身边有无异常情况,每次进入隧道需1个小时,不能有丝毫马虎,有一点问题可是要出事故的。”他说起话来露出两颗虎牙。他告诉记者,电瓶车就是盾构机的保障系统,需要将管片、泥浆送进去,再将渣土运出来。每次从洞口出来要准确停在5个定位点上,然后再与另一辆电瓶车交替进入隧道。”   “嘀嘀”,随着两声连续且十分响亮的汽笛声,小卢驾驶着他的“爱车”再次驶入隧道深处。   装管片上螺丝一气呵成   沿着隧道一侧的“小道”向隧道深处走去,仿佛置身于一个放大了的水泥管子里,四周是“铜墙铁壁”,越往深处走,隧道“尽头”的那个照明灯越刺眼,也愈发觉得闷热。   在隧道壁上标有“370”数字的地方,记者看到了盾构机的尾部,也就是装在最后的一辆台车,“370”是管壁的环数,换算成长度单位,这里距离洞口约440米,头顶上的出风口“呼呼”咆哮着,仿佛用尽全力在向隧道内输送氧气。   沿着台车一侧很窄的通道,记者来到了盾体内部,这里灯火通明,马上就感觉了潮热,就像置身于桑拿房。即使身体一动不动,汗水仍从毛孔中渗出。在紧邻刀盘的位置,工人们正在安装管片,在这里,一个膀大腰圆的小伙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时而手持遥控器,混凝土浇筑的管片在他的操作下被巧妙地安装,时而手握电钻安装螺丝,有时还会抡起铁锤敲击螺杆,可以看到铁器之间的撞击溅出的火花。他叫司龙,是名管片拼装手,闷热、潮湿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他说话总是乐呵呵的:“管片拼装关系到整个隧道的安全,安装的时候经验很重要,而且要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一块要放准位置,还要注意每安装一环要错开上一环的接缝。”   监控盾构机施工一丝不苟   零时四十分,由电瓶车运送进来的饭菜早已摆在了盾构机司机助手张泽的面前,今天的“夜宵”是蒜薹炒肉、清炒荷兰豆,还有西红柿鸡蛋汤,主食是米饭,可他此时还顾不上吃。   “上一环管片装完,马上就得启动盾构机刀盘了,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一刻也不能耽误。”盾构机驾驶室位于第一辆台车上,是一个铁皮房,仅有2—3平方米,一个操控台占据了这里的大部分空间,小张正坐在操控台前,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屏幕。他说:“这里有一个弧度,要特别注意盾构机的水平,平缓加速才能确保安全推进。”   “每天晚上下井,第二天早上出井,我们的‘夜生活’虽然一直在井下,但并不觉得枯燥,我们每天十几个人摸爬滚打在一起,都非常熟悉,每天也会有很多乐事儿呢。”小张告诉记者,由于工程在隧道内施工,距地面20多米深,因此,这里白天和晚上基本一个样,从一进洞开始到出来,汗水就不停,早上出井第一件事就是冲个澡,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