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丁字口堵成一锅粥 77岁老翁拄拐疏导交通

25.03.2015  11:09

77岁老翁帮忙疏导

石家庄槐中路西头与胜利大街交汇处是个丁字路口,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就堵成一锅粥,多年来被人诟病。这一段时间,这个街口又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义务疏导员,车流高峰的一个小时里,他站在路中央疏导来往车辆。可这一举动,并不被所有司机理解,有人质疑他“不专业”、“净添乱”,也引发更多人对路口交通乱象横生的不满。

三向汇车占道抢行 十五分钟才挪两米

3月20日17时40分,记者沿槐中路西行来到路西头与胜利大街交口处,这里已早早开启了“拥堵模式”。

胜利大街由北向南的两列车因队伍庞大,比较“霸道”,抢占车道直行或向东转上槐中路,会比较占优势。可“逆流而上”的对向车只有一列,被挤在街东侧等待时机,见缝插针。槐中路等待转上胜利大街的车辆就没那么好运了,十五分钟的等候里,一辆蓝色货车只挪了两米。它前面只有一辆车成功跻身胜利大街车队中,不过,仍卡在尴尬位置动弹不得。三个方向的车辆交汇于一点,只见它们互不相让,你争我抢,混乱不堪。

而这样的场面足足维持了一个小时不见改善。18时50分,鸣笛声、喊叫声、急刹车声,杂乱刺耳的声音此起彼伏。自行车、电动车也来“凑热闹”,他们在夹缝里东跑西窜,有的只能伺机出动,猛踩脚蹬往前冲几米。

三向汇车乱成一锅粥。

77岁老翁帮忙疏导 有人理解有人责难

当天18时30分,一位头顶白帽的老人出现在了现场。他拄着拐棍,左右环顾之后,慢慢走到了路中央。只见他先向每辆车敬礼,扬起拐棍,示意停一下。然后转身摆手招呼身后的车辆先行。

记者上前了解得知,老人今年77岁,是个退休老党员,就在不远的烟叶厂宿舍住。每天傍晚遛狗回来后,就开始了“指挥”。

堵得我心里难受,谁都想先走,都抢道,到头来谁也走不了!”看不惯路口的混乱,除了周末,老人几乎每天傍晚都在这里帮忙,等车流高峰渐渐褪去,他才回家。

老人说,多数司机表示理解,也很配合。但部分司机的责难,让老人心里特别不舒服。“有的司机破口大骂,说‘你是谁啊,你是交警吗?有证件吗?有袖标吗?’”老人无奈,不止一次有司机着急赶路,不愿意等候,更不愿听他的“指示”而恶言相向。在现场,记者见证老人所说,牢骚之声四起,有的甚至不减速,擦着他的身体就开过去了。

三向汇车乱成一锅粥。

无交通标识乱象横生 堵车更堵心

然而,更让市民关心的是交通拥堵的现状何时才能有效缓解。据了解,路口以东槐中路沿线是家装市场,附近不少商户以为,正是这片区域的特殊性,使得人流、车流量颇大,这一路段也成为不少司机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交通标识,也没有信号灯,更使得路口乱象横生。

一正位于路口东南角的商户户主告诉记者,除了周六周日,其他几天早晚高峰期时都能看到此情此景。不过,由于压车严重、车速较慢,交通事故倒不常发生,偶有车与车之间轻微刮蹭。但行人、非机动车穿梭期间,让人看得胆战心惊。“前几天我就看见有个大爷跟大巴车抢道,车把蹭到了车壁,刹不住车,方向也把不稳了,一下子就歪倒在路边。

而司机之间因为抢道而较劲也是常有的事,要是赶上俩人火气都大,把车一横谁也不让谁,那堵车的长龙就一眼望不到头了。

胜利大街由北向南的车辆排起长龙,一样望不到头。

规范交通行为,是否该按交通信号灯?

就此路口拥堵问题,记者联系到了桥西交警大队。该大队民警解释称,正如商户推测的那样,由于附近市场比较多,来购物的市民比较密集,就会造成车辆乱停乱放。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再被临时停放车辆占去了一半,自然而然造成了拥堵;而早晚高峰期车流量原本就比较大,三向汇车使得抢道、混行等乱象频现。为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目前,桥西交警大队正在解决的就是,首先针对乱停乱放进行治理,其次就是在早晚高峰时派民警现场疏导。

不少市民认为,这个路口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交通压力,主要是因为缺少管理、车辆混行。而安装交通信号灯,这才是有效规范交通行为、解决乱象的途径。针对此办法,桥西交警大队民警也回应,将派相关人员到现场实地勘察,以及上报市交管局设施处,如果条件准许,那么将有可能安装交通信号灯以规范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