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杨绛辞世:一位把自己看得很“小”的大家

01.06.2016  01:02

我们仨”,在另一个世界相聚。杨绛与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合影。 河北日报资料片

人物名片

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1928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后转至清华大学借读。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一起赴英国、法国留学。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杨绛早年创作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被多次搬上舞台。来到社科院后,她翻译了《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多部高水平的译作。

1980年,她发表了长篇小说《洗澡》;1981年发表《干校六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1984年作品《老王》入选初中教材;1985年散文集《隐身衣》英译本出版。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2007年,再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5月25日凌晨,105岁的杨绛先生走了。

她是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

她才貌冠群芳,为爱人辛苦操劳,被称作“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淡泊名利,“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她正直敦厚,正如她评价自己译作《吉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一样:“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气,不肯依附贵人。

她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百岁后仍笔耕不辍,从容蕴藉;她乐观坚强,正直敦厚,把自己看得很“”,却时时心念国家社会。她是一位把自己看得很“”的大家。

她就是杨绛,一个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传奇的女子。

纵然斯人已逝,而她的精神和作品,将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长。

论做人:

努力做一个不媚上、不欺下,谨守忠恕之道的正直诚恳的人

杨绛先生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取名杨季康,是家中第四个女儿。她的父亲杨荫杭先生历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刚正不阿、浩然正气,对她性格的养成影响很大。

杨绛曾说:“在我的一生中,我也一直努力做一个不媚上、不欺下,谨守忠恕之道的正直诚恳的人。

生活中的杨绛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杨绛与钱锺书一样,出了名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