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27岁“女博导”莫培养出幸福感不如文盲的博士

27.02.2015  11:25

    2月26日上午,一则“27岁美女学霸陆盈盈成为浙大教授、博导”消息引发网络热议,中午剧情有了“反转”。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发布《致歉》,声明陆盈盈的职务是特聘研究员,并非教授、博导。(2月26日人民网)

    无论27岁女生成教授、博导还是特聘研究员,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9年12月4日《重庆日报》就有报道,时年29岁的施鹏鹏在《2009年度重庆市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拟批准人员公示》上因“个人成果突出”被排在第一位;5月8日,西南政法大学同意施鹏鹏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于当月26日公布相关通知,“80后教授横空出世”。

    如果说,29岁的施鹏鹏成为教授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22岁的刘路成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应该可以说明问题了。2010年,当时还在就读中南大学大三的刘路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两年后,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时年22岁的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并提供100万元奖金。

    2008年12月,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该计划对年龄的要求是不超过40周岁。而从这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入选“千人计划”的名单更显年轻化。其实,不管如何年轻,年龄对“千人计划”来说不是问题,而对于诸如27岁的“女博导”能培养出啥博士,才是公众关心的问题。

    27岁能够成为“博导”,“本本知识”是无可挑剔的,但其社会实践知识相对欠缺,是否会成为其短板呢?2月12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一份报告: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未创造出更高的幸福感,博士的幸福感甚至不如文盲。一石激起千层浪。“博士幸福感不如文盲”的调查结果,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那么,问题来了?27岁“女博导”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博士呢?幸福感不如文盲的博士们,是不是诸如27岁的“女博导们”培养出来的呢?或者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困扰,27岁女生成为“博导”或特聘研究员才会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

    不管多少岁当博导,也不管年轻博导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博士,笔者唯一希望的是,年轻的“博导们”不要培养出幸福感不如文盲的博士就够了。博士的幸福感还不如文盲,谁愿成为博士?谁愿培养这样的博士?这样的博士能对社会做啥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