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母痛捐9岁儿子遗体:不想让更多孩子受罪

19.06.2015  11:27

燕赵都市报记者甄智力、王君星/文、燕赵都市报记者孟宇光、霍艳恩/图

告别浩浩遗体后,父亲最后为浩浩关上门

 

6月18日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在石家庄市红十会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的后院里,即将竖起一块新的墓碑,墓碑上即将刻下九岁的孩子浩浩(化名)的名字。

来自衡水的浩浩从4岁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瘤后,他的童年更多是在病床上度过,在他的记忆里,更多的是白色的病床还有打不完的针。他还没能来得及像其他孩子一样绽放生命,病魔便夺走了他幼小的生命。6月16日22:00左右,浩浩在妈妈吕芳(化名)的怀里永远得睡着了。当天晚上,爸爸刘勇(化名)联系了遗体捐献志愿者,决定将浩浩的遗体捐献出去,“不想让更多的孩子和浩浩一样再受罪。

告别仪式前,浩浩家人不停地在流泪

 

让我再看看孩子

18日上午十点,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办公室一片沉静,只有祭台上透明莲花灯的红火苗在不停地蹿动着。在这里,浩浩的爸爸妈妈在几位亲戚的陪伴下,将和躺在太平柜里的浩浩做最后告别。

浩浩今年9岁,与其他孩子不同,自从4岁被查出患有淋巴瘤以来,他的童年更多的是在病床上度过。16日晚上10点左右,血红蛋白只有41g/L(儿童:110~160g/L)的浩浩被紧急送到省二院急诊科治疗,外出买药的刘勇还没回来,戴着氧气罩的浩浩就在妈妈怀里永远睡去。当晚,刘勇便联系了遗体捐献志愿者,将浩浩送往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

浩浩母亲被人搀扶走出遗体存放室

 

本以为早已接受了儿子离开的事实,可当工作人员将太平柜里浩浩幼小的身体缓缓拉出,露出他圆乎乎的脑袋时,吕芳再也忍不住悲痛,捂着嘴大哭着跑了出去。爸爸刘勇则始终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看着遗体整容师为儿子打理容貌,脸上虽很平静,但他的心却被掏空了一样。

一下一下地,整容师为浩浩的脸部化好了妆。随后,刘勇拿起儿子毫无血色的手指,小心翼翼为他剪起指甲。每剪一下,这位42岁的坚强汉子就努力控制着自己颤抖的双手,生怕弄疼了“熟睡”的儿子。当把儿子的手缓缓放回时,刘勇早已泪流满面。

让我再看看孩子!”当工作人员准备将“熟睡”的浩浩送回太平柜时,一直没有勇气看儿子的吕芳突然奔向屋内,跪在儿子身旁大哭起来。

到走孩子没喊过一声疼

2010年在北京儿童医院,4岁的浩浩被确诊在肚脐下方长了恶性淋巴瘤。来自衡水的刘勇与吕芳都是普通农民,担心北京儿童医院治疗费用过高,他们便将浩浩转到省二院做肿瘤切除手术,接受治疗。

化疗、放疗,从2010年到2011年冬天,浩浩几乎每天都在输液。2011年冬天,当医生告诉吕芳孩子的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出院时,他们高兴地简直要跳起来。可好景不长,2013年一开春,刚上半年学的浩浩突然高烧不退,父母只好再次将他送回医院。

孩子可坚强了,特别懂事。”采访中吕芳不停地念叨着,“从生病到离开他没喊过一声疼。”吕芳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有一次打封闭针,从孩子脚面开始,每隔一厘米打一针,打了十几针,孩子都咬着牙没喊一声疼,反过来他还不停地安慰妈妈,“妈妈,没事,只疼一点点,没事。

浩浩家人在墓碑纪念林里烧纸哀悼

 

去年秋收以后,由于长期地输液,浩浩细小的胳膊连血管都很难找。“每次疼的时候,他都会说‘我是男人,我不哭’”讲到这里,吕芳眼神里流出骄傲的神采。

离开前的最后两个月,浩浩每天24小时高烧40多度,药物已经无法阻止肿瘤在他身体里扩散。那会,他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每次大便,他都要用头顶在床边,支撑着身子蹲下去。看到儿子越来越弱的身体,吕芳总偷偷抹眼泪,“就这样,孩子都没说过一声难受,顶多有时候说‘妈妈,给我揉揉肚子吧,肚子有点不舒服!’”吕方哽咽道。

告别仪式前,父亲在大树后面默默长叹流泪

 

浩浩总是偷偷地看化验单

在吕芳和刘勇眼里,浩浩是个聪明又幽默的孩子。由于长时间在医院里躺着,浩浩一直想拥有台电脑。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吕方便花了几百元买了台二手电脑。“刚开始他不知道电脑是旧的,医院里的叔叔阿姨老逗他,‘浩浩,你这电脑怎么这么旧,是二手的吧!’,有一天,儿子突然生气地冲我说,‘妈妈,以后别买‘二’的东西,我不要‘二’。”回忆着儿子可爱的模样,吕芳一直皱着的眉头短暂得舒展开来。但是,一直在旁边默默无语的刘勇笑着笑着却抹起眼泪。

家属把浩浩的遗物埋在墓地

 

你别看他小,其实他什么都知道。他知道妈妈一皱眉,自己身体就又不好了。”吕芳告诉记者,从去年起,医生就开始劝刘勇和吕芳放弃,可尽管已经欠外债30多万,夫妻俩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们能感觉到,儿子浩浩一直在坚持着,他不愿放弃生的希望。

他一直在偷偷看自己的化验单”,说到这,吕芳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有一次,他拿着化验单念起来‘大肿块’,还问医生‘霍’字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医院里也有治不好的病?”吕芳和刘勇始终想不明白只读过半年学的浩浩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为了减轻儿子心里负担,俩人还商量着要不要在化验单上写一些好的化验结果。

父亲赵文涛为孩子整理遗容,修剪指甲

 

不想让更多孩子再受罪

16日晚,无情的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浩浩的生命。怕弟弟的去世影响明年就高考的女儿,至今夫妻俩还在骗家里人说,浩浩情况越来越好,不久就能出院。

浩浩离开的当天晚上,刘勇就主动联系了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表示要将孩子的遗体捐献出来。刚开始刘勇做这个决定时,吕芳并不同意,“儿子活着的时候糟了这么多罪,难道死了都不能得到安生吗?”可在刘勇的劝说下,吕芳最终也同意了。

浩浩母亲瞻仰遗体最后一面后坐地恸哭

 

不想还有更多的孩子和儿子受一样的罪。”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长年都在和黄土地打交道,但这位皮肤黝黑的农民却做到了许多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而他的理由也是如此简单。刘勇说,在医院里,身边有四五个孩子都得了和浩浩一样的病,由于这种病并不常见,这些孩子也愁坏了医院的医生。

浩浩治疗期间,也曾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救助,没有这些好心人,孩子也撑不到现在。”刘勇说,他希望能够将孩子遗体捐献出去,为将来的医学研究做贡献,没准将来就能研发出治愈淋巴瘤的药物呢。

社会友人在旁边默默祈祷

 

浩浩遗体将捐献给医学事业

16日12时许,在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的纪念林里,又即将竖起了一块新的墓碑,浩浩也将成为来到这里的第87位捐献者。

石家庄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张晓琛告诉记者,从2003年11月份工作站成立以来,已有1512人报名捐献遗体,其中87人已经兑现了诺言,将遗体捐献出来。张晓琛说,在捐献者中,包括浩浩在内共有5名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半。

浩浩的遗体将来会完整无缺地捐献给某大学或者某医院,为医学专业的课程做出贡献。”张晓琛说,由于将来要贡献给医学事业做解剖,因此浩浩的器官不会再单独地捐献出去。

现在许多医学院的学生缺少实际经验,只有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很大原因是实验台上可用来解剖的人体很是缺乏,以前是四五个学生共同解剖一具人体,现在则是四五十人共同完成。”张晓琛呼吁,希望将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捐献遗体,为社会做出贡献,让生命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