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活动圆满结束

12.06.2015  20:28

6月8日上午,公共教学楼C座和D座的五个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的掌声,教育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以专业为单位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现场答辩——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

德育论文答辩是同学们对大学进行回顾、反思、成长的平台。同学们首先放映了精心制作的“班级成长录”视频。伴随着那一幅幅熟悉的影像,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刚刚过去的大学时光。从大一入学军训开始,大家一起走过的足迹,一起参加的活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在这场特殊的答辩中,没有毕业论文答辩的紧张,充满的是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沉淀与反思,弥漫着的是对母校和老师的浓浓深情,以及与彼此陪伴了四年的舍友和其他好朋友的深深情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李媛媛同学毅然放弃了到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的机会而顺利签约献县一中,虽略感遗憾,但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另外,几乎所有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同学都在德育答辩中回顾和记录了自己顶岗实习那段珍贵的日子,认为顶岗实习是她们四年大学生活中收获和成长最快的一段经历。心理班的秦端懋同学提到,大学四年中顶岗的那段日子让自己迅速成长,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提升了能力,也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前教育的杨海利同学结合自己大一带领本班同学去北京打工被骗的经历,动情地阐述自己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同学们包容她的感谢。

德育论文答辩是师生感情升华的平台。每位学生陈述后,在场老师都满怀深情地对每位同学提出希望和鼓励。当有的同学表达对恩师的敬佩之情时,他们亲切的称张志杰老师一声“男神”、“志杰哥哥”,场面热烈活跃;当表达留恋不舍、感激之情时,全场师生为之动容;当答辩主席逐一读出每一名同学的名字时,现场庄重安静。心理学专业的答辩一直进行到了中午一点,大家仿佛依然意犹未尽。教育系的张爱华老师今年是连续第六年参加德育答辩了,她说每次德育答辩,自己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撼,师生之间真情的流露,都会使这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教师的心情好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平静下来,学生们四年来的音容笑貌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现。

答辩环节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为每位同学赠送了装订成册的德育论文集;学院领导表达了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和祝福;最后毕业生集体宣誓:将秉承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牢记师长教诲,不负父母期盼,明礼守纪,自立自强,共筑中国之梦,争做社会栋梁。

整个答辩活动历时2个多月。答辩前,党员教师指导德育论文的写作;答辩中,毕业生全体参与、低年级同学现场聆听;答辩后,学院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反馈。学院领导及25位学生喜爱的老师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德育答辩成为教育学院毕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毕业生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次答辩活动是教育学院自2010年开展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以来的第六届答辩活动。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答辩活动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供稿:教育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