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人员机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突发性环境应急事件的指挥协调。建立了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设立了后勤保障、专家咨询专门工作组。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信息员队伍,要求环境信息员及时收集信息,定期分析上报情况,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制订了分行业和分类的环境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网络。实行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企业、部门预案报备制度,规范预案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提高了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购置了应急需要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三是实施全程管理,开展隐患排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在环保规划管理、排污许可证管理、限期治理、环境执法检查、环境监测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全面落实防范环境风险的责任和要求,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建立了环境风险源档案和数据库。严格固体危险废物管理,妥善处置固废及污泥,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
四是开展日常演练,加强应急值守。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度,落实各项责任,严格管理,认真做好人员、车辆、物资、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应急准备,确保通讯畅通。各应急小队全天候保持临战状态,进行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高强度监控防范,随时行动、处置各类环境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