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就差用眼泪浇地”有着怎样的“诗意”?

04.08.2014  12:51

    河南省宝丰县有机井4000多眼,因连续三年大旱,已有2200多眼井出水不足。记者目光所及之处,成片玉米、烟叶卷曲发黄。丘陵上的耕地除了夏收过后浅浅的麦茬,见不到一丝绿色。附近村民说,“水源条件太差,只能放弃,就差用眼泪浇地了!”(据8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望着干旱的土地,“就差用眼泪浇地了”,这道出了农民的心声。如果机井出水不足,水库干涸见底,这种眼泪只能是千万分的惋惜。如果情形相反,守着有水的机井,守着有水的水库,这种眼泪就是另一番味道了。

    今年麦收以来,种上了秋作物,母亲告诉我,已经交了六遍水了。母亲已经七十岁,父亲也早已丧失了劳动力,但还是不愿放弃耕作。最苦的就是浇地,几年前是那种需要挪动水管的漫灌,十分累人;这几年改成了喷灌,但是仍然需要挪动水管。虽然节约了一点力气,但是父母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这么说的意思是,耕地的水利条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每到浇地,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仍然让农民不胜其累。

    假如,每到天旱,需要浇地的农民只需要合上电闸,就能完成浇地任务,那该有多好!糟糕的是,农民还需要频繁搬动管子,如果等农作物长到一尺多高,浇地更加艰难,这时候管子的喷灌功能大大降低,更别说到玉米抽穗灌浆的时候了,哪里还喷灌得起来,真的只有靠天收了。

    据报道,今年入汛以来,河南持续高温少雨,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迎来大范围干旱,且旱情呈蔓延加剧之势。尤其自6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有90.2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 近35%的小型水库干涸,呈现出严重的气象干旱。由于当前正值酷暑时节,蒸发量大,作物受旱面积将以每天二百余万亩的面积递增。作为全市唯一水源地,平顶山的白龟山水库已经启用了死库容。这在全省防汛抗旱历史上,据说还是首次。

    在此,我想表达两点不安之情:

    一是没想到旱情如此之严重,每当母亲催我回家浇地,我总是埋怨她太积极,为啥不等老天下雨。结果,浇了六遍水,我一遍也没浇上。电话里,母亲少不了抱怨,我却为自己的幼稚和懒惰内疚不已。

    二是如此之旱情,按道理秋粮减产已成定局,可是我却生出杞人之忧,那就是到了十月份我们会不会看到秋粮大丰收又达历史新高的报道?老家还有四五亩薄田,每年风调雨顺时生产的小麦总量都差不多,并不会年年“创历史新高”,可是铺天盖地的报道却总说今年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真不知道那些统计数据是咋来的?

    还好,喜见“河南干旱直击:‘就差用眼泪浇地’”这样客观的报道。这么生动的比喻一定来源于生活,不到生产一线,捕捉不到这样的“诗句”。其实,要读懂这句话并不容易,在笔者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到田间地头抗旱去,出了大力流了大汗,就会明白到底怎样才会改善水利条件,就会辩证看待“创历史新高”到底有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