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重病小心再得抑郁症 专家:务必及时治疗

07.09.2015  18:59

  专家:务必及时治疗,否则会增加死亡风险

  生了重病小心再得抑郁症

  专家:务必及时治疗,否则会增加死亡风险

  □实习生 赵佳青 郑诗婷

  通讯员 徐康 本报记者 何丽娜

  早报讯 吃五谷,生百病,生病是件难以避免的事。可生病除了会有身体上的不适感外,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尤其是那些一旦得上就得与之终生抗衡的慢性躯体疾病,往往紧接着就会给患者带来抑郁症。而这些伴随的抑郁障碍,不仅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为复杂,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尽早识别伴随慢性躯体性疾病而来的抑郁症,并用科学手段将其消灭?日前,杭州市七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博士做客本报名医大讲堂,为大家详细解说。

  慢性躯体疾病若伴随抑郁症

  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有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一个月前刚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手术很成功,但术后就变得不想动,每天躺在床上懒懒散散,还时常感觉乏力,与之前喜欢开车外出的他截然不同。家人实在不知该拿他怎么办,就陪着他来找我院心理专家,一查竟患上了抑郁症。”谭忠林博士的讲座,从一个真实的病例开始。

  临床中,类似患者并非个例。有研究表明,40%-65%的心脏病患者会出现抑郁症,且在未来6个月内发生死亡的几率,是没有出现抑郁症患者的4倍。除心脏病外,10%-35%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抑郁症;350例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轻度抑郁占46%,中重度抑郁占10%;糖尿病中患抑郁障碍率为9%~27%;恶性肿瘤与抑郁障碍共病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

  谭忠林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况。要是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减缓这些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加死亡风险。更糟糕的是,伴随抑郁症的躯体疾病患者,更不容易听从医生建议,要对他们进行治疗更难。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患上慢性躯体疾病后会紧接着得抑郁症?谭忠林说:“一方面,躯体疾病会影响神经递质分泌,损伤调节情绪的神经化学通路;另一方面,躯体疾病常伴有疼痛、痛苦、健康及社会地位的丧失,还可能有严重的经济压力、失业威胁、重度残疾等问题。此外,抑郁症和躯体疾病间还会相互作用,这些都会诱发或加重抑郁症。

  世卫组织推荐了2个问题

  可简单识别抑郁症

  大家都知道,在面对损失、悲剧、丧失亲人时,心情就会变得忧郁。“可能很多人会把伴随慢性躯体疾病出现的抑郁症,理解为这种自然的忧伤,觉得生病的人心情不好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差别。”谭忠林说。

  自然的忧伤一般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逝。例如,丧失亲人后的悲痛时间通常称“七七”,从头七至七七共49天,悲痛感会慢慢减轻。但抑郁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就会持续存在,甚至会严重。因此,作为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及家属,学会抑郁症的简单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谭博士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愉快感缺乏是抑郁症的核心表现。同时抑郁症还会伴随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紊乱,包括早醒、入睡困难、少部分人会贪睡;食欲紊乱,大部分人是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少部分人是食欲亢进;性功能减退;容易疲劳等。另外还可注意,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深深的自责感,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在简单识别抑郁症方面,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2个问题:1、您最近一个月常常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感觉没有希望吗?2、您最近一个月常常觉得做事没兴趣,感觉不到愉快吗?如果回答都是“”的话,很可能已患上了抑郁症。

  大多数抑郁症

  可以成功治疗

  “抑郁症不是个人品德缺陷,也不是个人意志的软弱。人的一生中免不了会生病,抑郁症只是其中的一种疾病,一种心理障碍罢了。大多数病例中,抑郁症是能被成功治疗的。关键就是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谭博士说。

  在发现有抑郁症的可能后,首先可尝试自我调整,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自己的想法、调整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多参加户外运动,或多阅读、多晒晒太阳等,来保持明媚的心情。但要是自我调整后觉得无效,就要寻找精神科医生帮忙了。

  谭博士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非常怕吃药,这是不利于治疗的。因包括注意、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在内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有生物学基础。就像对高血压病人,不能光说“你放松一点”,还需要吃降血压药。所以,对抑郁症病人也不能只要求“你开心一点”,必要时还得吃点抗抑郁药。

  不过,在抗抑郁药的选择上,千万不能大意。抗抑郁药物种类繁多,加上抗抑郁药与治疗慢性躯体疾病药物共用时会相互作用,所以请不要自行服用抗抑郁药,一定要由专科医生根据不同的基础疾病,选择针对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的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