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小区难觅健身器 老旧小区健身设施问题多

28.10.2014  18:28

因缺乏监管,健身设施安装难实施

最近,本报针对社区健身器材的安装使用等展开调查,发现老旧小区中健身设施损坏、安装不合理等问题多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育部门也正在完善省会社区健身器材维护措施。(本报昨日报道)

昨日,记者再次针对省会新小区进行走访,发现很多新建入住不久小区中,健身器材难觅。对此,体育部门表示,早在2009年,河北省就发文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小区时,要配建相应的健身设施,但并无明确监管和处罚措施,实际情况难以落实。

反响

呼应报道众多市民提建议

昨日,本报针对老旧小区健身器材存在诸多问题进行报道后,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不少市民通过“河青帮帮帮”热线,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小区里的这些健身器材既然是供居民使用,就应该安排专门的人或部门对其进行看护,这样的话健身器材受损时才能及时修复。”省会居民张鑫说。

此外,还有不少居民致电“河青帮帮帮”反映自己小区的实际情况。“我就住在荣国花园,以前有健身器材时,大家还能没事儿锻炼锻炼,结果现在健身器材没有了,反而成了停车场,小区里连个休闲的广场都没了。”该小区居民孙女士说。

除了针对老旧小区提出建议,还有不少居民表示,在省会不少新建小区中,甚至就一直没有安装健身设施。对此,本报也展开了调查,走访了省会多个新建入住小区。

探访

瑞城小区 暂未考虑安装健身设施

昨日,记者赶到了省会瑞城小区,发现该小区规模较大,有4个分区,但小区内却没有任何健身器材。

据小区居民介绍,由于瑞城所在地是以前城中村改造后建设的,周边也没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园等。

想去健身,要走很远的路,比如去裕华路上的街心公园,或者去二环沿线的公园健身,非常不方便。”居民刘女士说。

该小区为何没有安装健身器材?对此,小区物业综合部卢女士表示,对于健身器材,小区也有所考量,当入住率最少达到80%后,小区才会申请安装健身器材。“目前入住率并不算高,我们担心居民大量入住装修时,会对健身器材造成损坏,所以暂时没有安装。”卢女士说。

上城浩林园健身设施预留地改为停车场

随后,记者根据读者的反映赶往上城浩林园,小区居民徐女士告诉记者,小区里曾经有一块空地是专门为安装健身器材预留的,但后来空地却改成了停车位。

此外,记者在小区还看到,小区内的小广场也已改成了停车场,被不少车辆占据。

对于这种情况,小区物业一位谢姓工作人员表示,物业接到过小区居民希望安装健身器材的反映,开发商也曾经有过规划,但考虑到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开发商决定将预留的空地改成停车位。

谢姓工作人员说,对于居民的需求,物业也正在寻求解决方法,“小区附近有个公园,我们正和园林部门协商,是否能在公园里安装一些健身器材,缓解小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香格里小区等初期有规划但最终没实现

昨日记者还来到香格里小区,在小区门口看到了正在跑步的居民段女士,“小区没有健身器材,所以我只能在小区里慢跑。

同样,在星河御城小区、祈福悦城等新入住不久的小区内,记者同样没有看到相应的健身器材。

对于这种情况,星河御城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李女士表示,小区现在正在建设公共存车棚,公共健身器材也已经纳入规划,但是要放在空地上还是纳入小区设立的健身会所中还要看开发商的规划。

另外,香格里小区物业项目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小区在最初建设时确实有相关规划,但这些健身器材在小区开始入住时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步到位。“最近我们也接到了居民希望设置健身器材的反映,已经向居委会提出了安装申请。

回应

新小区安装健身设施缺乏监管是难题

对于新建小区,是否该配建相应的健身器材呢?昨日,记者再次致电石家庄市体育局群体处了解情况。

郭姓工作人员介绍,其实早在2009年,河北省就下发了《关于加快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通知》,该通知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居民住宅区要按“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分级面积指标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分级配建项目以及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配套建设相应的公益性体育设施。

此外,记者还获悉,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还提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独立开发商开发的小区,必须由开发商自己配建相应的体育器材,如果不安装我们也不能强行干预。”郭姓工作人员表示。

针对小区是否安装健身设施的管理问题,记者也先后致电房管、建设等部门,均了解到并没有小区建设体育设施方面的管理,“小区建成后,需要向我们进行房屋登记,但小区配建方面我们也无权管理。”石家庄市住房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声音

调整监管职能可弥补监管缺位

其实,目前省会新建小区在体育设施方面的缺失,更多体现在监管方面的缺位,对此,石家庄经济学院法政学院教授赵胜利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必须要调整监管职能。“对于小区的管理,居委会是专长,但是他们对体育方面显然并不熟悉。”赵胜利说,因此,区文体部门介入管理则更为合适。

赵胜利表示,不妨试试赋予区文体部门一定的管理权力,要求小区加装体育健身设施,如果符合要求仍拒绝安装,应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居委会则参与日常监管,对没有及时安装、维修的小区进行管理。

如果市政府部门能够出台相关的地方规定,那么全民健身的硬件措施推广以及维护,可能会提升不少,监管缺位也将能得到有效治理。”赵胜利说。

提示

本报继续征集全民健身好建议

经过昨日的报道,不少居民针对健身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问题。如果您对小区的健身设施管理有更好的方法,或您在健身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您对健身设施的建设有哪些更好的建议,仍可以通过“河青帮帮帮”热线0311-83830000跟我们聊聊。

除热线外,您还可以通过微信关注“河青帮帮帮”,将您的想法编辑成文字发送给我们。我们会根据您提出的建议与各部门共同探讨,或通过座谈的形式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

■文/本报记者耿硕实习记者张婷

■摄/本报实习记者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