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农中的供销社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04.12.2014  00:14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发展纪实

        10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茶都名园一楼大厅热闹非凡,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组织参与的精品茶叶拍卖在这里举行。10件拍品全部成交,福建某茶叶公司生产的“白玫瑰”白茶饼以10868元/公斤创下全场最高价。“茶叶拍卖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方式,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因素,让优质农产品能够有价有市。”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伟勇表示。

        固本拓新

        引领农产品交易流通方式变革

        以改变茶叶交易方式为突破口,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能力上开始迈出新步伐。“拍卖交易是茶叶国际贸易的通行方式,国际上70%以上的茶叶贸易通过拍卖成交。出口茶叶必须经过公开拍卖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法定程序,但是我国茶叶出口一直延续传统的一对一交易方式,这就导致我国的茶叶出口企业竞相压价,出口茶叶存在无序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茶叶产值和效益都相对较低,茶农茶企的利益都难以保障。”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主任马柏伟表示。

        “改革贵在因地制宜,从浙江来说,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实力和能力就要相当强劲。根据这些情况我们来考虑改革安排,浙江的改革围绕‘固本拓新’开展,提高农产品流通能力是改革的重要内容。”马柏伟表示。

        茶叶是浙江重要的农产品,为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浙江省社不仅增设了茶叶拍卖交易指导处,还积极培育茶叶产业平台,筹建全省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组建了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同时,以促进茶叶拍卖的电子化为契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开始将电子交易的方式拓展到更多农产品领域。目前,立足全省、面向全国的浙江农业商品交易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备。“当前我们的电商虽然很多,但多数是服务消费者的电商,真正服务产业并且有影响力的电商不多,中心的成立将对于促进农产品电子交易、实现农产品第三方检测、促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保障质量安全起到积极作用。”马柏伟说。

        与此同时,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整合系统电子商务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虚拟与实体结合的方式,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省系统实施“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依托淘宝、1号店、京东商城和兴合电商等网络平台,组织优质农产品开展网上销售,目前,已建成各类特色馆15家,淘宝“浙江省馆”正在筹建之中。推进兴合电商与淘宝网合作,以“聚土地”电商模式为载体,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产品销售、资金筹集三合一的众筹式网上营销,打造浙江网上农产品大市场。

        三化合一

        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

        11月7日,浙江省义乌市城阳供销合作社会议室里,当地的苗木生产大户正在就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进行研究讨论。城阳供销合作社主任吴中权介绍:“随着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服务从最初简单的卖农资发展为卖服务,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庄稼医院、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并在农资服务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为合作社提供生产、供销乃至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这是城阳供销合作社服务内容的延伸,也是浙江全省供销合作社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供销合作社服务农业有两个途径,一是社有企业,二是基层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与市场越来越近,但是与农民的关系可以说是越来越远。我们所提供的现有服务业态竞争力不强,所采取的为农服务方式比较单一,许多市场主体都可以做。对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农民生产需求,加快转型步伐。因此,我们在涉农企业中开展‘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马柏伟表示。

        据介绍,合作化要求社有企业要在组织方式上通过参办、领办合作社加强与农民的联系;一体化就是指涉农企业要改变之前单纯的流通环节的服务,从末梢的生产领域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甚至产融结合等各个环节融入;个性化主要指服务方式的个性化。针对农资企业,浙江省政府下发了由省供销合作社代拟的《关于推进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随后省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资企业服务转型的意见》,引导农资企业向“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服务转型。目前,全省系统通过参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发展“农资企业(网点)+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菜单式、保姆式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新组建服务类合作社59家。打造“智慧农资”平台,平台上手机APP“益农宝”用户达3.1万个。

        “社有企业既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促进社有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也是我们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马柏伟表示。据介绍,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把“强企工程”作为重要抓手,筛选出一批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培育,推进一体化、走出去、品牌化和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名品、名企、名家”培育计划。在系统鼓励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培育农产品经营主体,新创办农产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公司等102家;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投资建成供销农业精品园、休闲观光园57个。

        三位一体

        完善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构建具有生产、供销、信用综合服务功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位一体”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为顺应‘三位一体’建设的要求,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两个层面的‘三位一体’建设。一是在系统内部打造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供销合作社。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介入农村金融领域,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金融服务体系。这是构建‘三位一体’的重点工作。”马柏伟表示。

        据悉,目前浙江全省系统已创办农民资金互助会34家,第二批超过20家农民资金互助会正在筹建中。加强农信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39家农信担保公司实现担保金额19.8亿元。以供销合作社为主、面向全省、服务“三农”的外置性融资服务板块初步形成。

        “‘三位一体’在浙江的另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的。具体做法是依托供销合作社构建省市县三级农合联及其执行委员会,在供销合作社原有机构编制基础上,增加生产服务、信用服务等业务指导内设机构、编制,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农民合作基金、农民合作资金互助会联合会等经营性组织。”马柏伟表示。

        截至目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已将慈溪、瑞安、上虞、诸暨、义乌、仙居6地列为全省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试点县(市、区)。根据规划,试点市县“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上定位为结合当地实际增设生产技术推广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并将涉农部门部分职能划转给农合联;构建以资金互助会、保险互助会为基础,有别于传统农村信用社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受政府委托或购买,承担部分涉农行政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向政府反映农情民意、政策建议等。

        “目前试点单位的实施意见已通过评审,从实际推行情况看,农合联建设对于供销合作社健全组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地位形象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马柏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