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正视历史才能世代友好

05.08.2014  19:50

新闻纵深:您是怎样走上对日索赔这条道路,并且坚持20年的?

童增:1990年,我受“东欧各国重提战争赔偿要求”的消息启发,觉得中国也可对日提出赔偿要求。我首先起草了一份对日索赔万言书,在全国两会期间到代表驻地去,找代表提议案。媒体报道之后,受害者才知道有“个人索赔”这一权利,来找我的受害者太多了,正是这种民意推动着我坚持了20多年。

新闻纵深:为什么在日本的诉讼都失败了?

童增:多年来日本政府不承认战争责任,掩盖历史,日本政府官员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从而造成整个日本社会都不能正视历史,感觉自己是受害者,怀疑甚至无视侵略中国造成的这么多的屠杀案子。

由此,在日本打官司,法官自身就没有这种记忆,他们从感情上,从历史认识上,不可能公正判决。最终判我们败诉的理由,是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要求的条款,日方认为其中包括个人赔偿。事实上,中国外交部曾多次予以驳斥,日本这种解释是片面的、非法的、无效的。

新闻纵深:为什么还要坚持到国内起诉?

童增:在国内起诉,是有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的。而坚持起诉,则是要尽到国际义务,是为了战争悲剧不再重演,维护二战战后和平秩序,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国内法院应该按照法律,依据事实,为解决二战遗留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判例。

相反,如果一方错了,而另一方只是原谅,不进行索赔,那可能就纵容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就纵容日本更加无所顾忌参拜靖国神社,更加篡改历史,因此,我们拿起法律武器讨公道,实际上是给日本一个赎罪的机会,而不是为了制造仇恨。

新闻纵深:有人认为,在国内起诉,有关战争索赔的法律并不完善,您能分析下诉讼的前景吗?

童增:任何公民都有要求法院立案并公正审判的权利,一国政府在他国成为被告,并不鲜见。作为二战遗留问题,中国受害者的权利更应该得到法律保护,我想法院会依据法律立案并进行公正判决的。

而今,战后将满70年,日本政府仍没有谢罪赔偿,亲历和见证的一代人已所剩无几,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带着遗憾离去。当前的对日诉讼已经露出曙光,我们的法治在不断完善,国内法院在对日索赔诉讼案件方面的进展,让受害者们看到了希望。

至于中日关系好坏与否,跟对日索赔诉讼没有关系,因为这是当年日军犯下的暴行。对日诉讼针对的不是日本的和平居民,而是针对当年的暴行,正视历史才能世代友好,因此不应受到中日关系好坏的影响。 采访/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董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