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融入 携手京津谋共赢

07.03.2015  00:03

河北广播网3月6日消息(河北电台两会报道组)交通互联、产业对接、医疗合作……谈起过去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纷纷点赞。展望未来合作,大家充满信心,提出真知灼见。

北京新机场正式开工、京昆高速涞水至北京段建成通车,与天津共同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人大代表、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仲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年来,交通协同发展最快。

孙文仲: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实际是给西部港口群都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辽阔的渤海湾,协同发展涛声阵阵。去年7月,京冀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目前,协议落地的北京企业有10多家。

与此同时,三地医疗、教育合作也在不断推进。坐落于河北燕郊的河北燕达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硬件条件国内一流,这家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成为紧密合作关系,北京这两家医院的专家坐诊燕达医院。

全国人大代表、燕达实业集团董事长李怀:北京市政府把燕达医院也做个试点,北京一共有19家三甲医院,这19家医院都可以和燕达医院合作。

这种合作,使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北京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

如何更好地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代表、委员各抒已见。

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我想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要尽快出台,有了顶层设计各个地方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第二个还是要建立起各个层级的沟通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比如说北京和河北,签订了联合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协议,现在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我想在今年会取得更大的一些实效。

港口发展是拉动腹地经济的最大引擎,如何加强三地港口之间的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仲认为:要加强港口的规划,从各港口的主要定位上先搞这么一个定位,其他的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资本为纽带,然后去开发建设港口,这样的话,既有发展的机遇,同时又有竞争的事态,只有竞争才有进步,同时还得有秩序。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说,北京、天津是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的集聚区,如何让这些高科技成果转化到河北,河北需要打造好软环境。

王志刚:你必须把承接的条件要做好,你的生态环境,你的社会环境,都要做好,我们常说,栽好梧桐树,你才能引得凤凰来呀,你不栽梧桐树,这些专家,这些成果不可能到河北的,所以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吸引京津人才、项目落户河北,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建议建立一个京津冀科技走廊。

段惠军:比方把中关村的政策延伸到科技走廊来,在河北建一些点,然后把人才想办法吸引过来,包括高校的人才,包括科研院所。比如说北京一些重点大学可以到保定、唐山、沧州这些地方建一些分校,一些科研院所把一些实验基地可以建到河北来。

与会代表委员们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迈向深度融合发展,必将为河北实现绿色崛起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