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城”建设撬动科技发展 沧州又有58家高新技术企业跻身国家级

14.03.2016  11:51

本报讯(白玉霄邓羽)日前,省科技厅新认定沧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单批次获认定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目前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45家,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沧州市提出“五城建设”以来,全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以自主研发、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战略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沧州产业升级。
  沧州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化工废渣、废水、废气治理技术和工艺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部门支持和帮助下,企业承担的2个市科技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验收,“T D I工艺废渣利用技术与工业应用”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增大专利的申报力度,加强企业专利保护意识,目前公司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一级耐水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省科技厅评为“科技发明二等奖”,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国际第四家能够批量生产合格一级耐水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的企业。
  近年来,沧州市科技部门从企业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入手,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了一批像沧州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融资难题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沧州市不断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推进专利权质押和科技担保融资,先后帮助那瑞、光德等企业完成1.6亿元专利权质押贷款;助金田科贸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运用17项专利作价出资入股7929.01万元。此外,沧州市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筛选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通过完善专利管理机制,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计划,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实施能力,培育了一批核心领域知识产权项目,并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为沧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围绕打造汽车城、石油化工城、管道装备城、生物医药城、核能产业城,我市深化与中科院、中关村、中国农大、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先后邀请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等单位有关人员到渤海新区、黄骅市、泊头市、高新区进行对接。市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北航、华北电力等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2项,高端人才100多名。同时,建立天大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促使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成果转化基地落户河间,并与中关村1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据市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采取浮动式管理,要求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工业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同时,企业内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并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60%以上的企业才能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低于要求者将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