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来做做小学三年级的试卷 结果会怎么样?

27.04.2015  11:19

  ■早报学堂“智慧家长”第三课

  让家长来做做小学三年级的试卷

  你猜,结果会怎么样?

  □本报记者 郑司琪/文 陈骁/制图

  在开始本次的“智慧家长”课堂之前,爸爸妈妈们,我们按惯例还是来做道题,以下两句古诗是你的孩子平时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题目,现在由你自己来填一填:

  1)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2)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

  怎么样?可以不借助外力完成的家长请举手示意一下,学堂君可没看到几只举起的手哦。

  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当孩子面对这样的题目抓耳挠腮的时候,您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呢?“这样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老师上课讲过又讲的东西你怎么就是记不住”类似批评的话说得太多张嘴便来,可自己亲自动笔的时候却连孩子都不如,是不是觉得有一点点脸红了呢?

  如果你是那个考试不理想的孩子

  你会觉得试卷很简单吗?

  本周的“智慧家长”是一个很严肃的考场,家长们背对着背,谁也不能交头接耳,他们答的都是同一份卷子,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期末考卷。

  这份试卷由语文和数学两部分组成,共三块大题,30个小题,满分为60分。而你刚刚做的就是第一道大题古诗文默写的其中两句,剩下两部分分别为错别字纠错和数字接龙。

  限时5分钟过去了,家长们的答题情况如何呢?我们的主考官,杭州12355青年服务台、杭州青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宋健男当场给家长们批了卷子。在批卷过程中,家长们也像孩子们一样仰着兴奋的脸,等待着自己的最终结果。

  成绩“排名”出来了,最高分45分,最低的只有9分,考了第一的家长尽管没有拿满分,但还是忍不住得瑟了起来,就连说话声都比平时大了一些。而当宋健男请“全班倒数第一”的家长起来分享心得时,只考了9分的家长则害羞地低下了头,不过她默默地回了这样一句话:“我不优秀没关系,只要我的孩子成绩好就可以。

  是啊,连你都知道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慰自己,那么当你的孩子拿着一张划满了叉的试卷回家时,你为什么要发脾气呢?

  宋健男说,之所以要出这样一套试题,是因为如今孩子的学习压力确实很繁重,而家长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许多家长口中说理解,但到了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又会拿出‘学习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这一套说辞,其实你看这并不简单,因为连你自己都做不到次次拿满分。

  当孩子原本就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更令人担心的是家长因为不理解而指责嘲讽孩子。

  孩子间的相处之道已不像以往那样简单

  然而,现在的孩子不仅有学业上的压力,更加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三方面的施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现在孩子间的相处之道,并没有以前家长自己做学生的时候那般单纯和亲切了。

  前不久,宋健男从邮箱里收到了一封求助信,来信的是杭州某中学初一的男生小敏(化名),他所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到了他的生活。小敏说,初一刚开学时他还是一个很快乐阳光的男生,班级里有一个男孩叫阿德(化名)曾经是他的小学同班同学,昔日的同窗又聚在一起,小敏当然很开心,也把阿德当自己的好兄弟看待。

  然而好景不长,小敏发现班级里渐渐开始流传出关于他的谣言,“有人说我天天尿床,根本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我很生气问是谁说的,他们都告诉我是阿德传的。” 惊讶之余,小敏觉得阿德也许只是开了个无心的玩笑,于是他告诫阿德不要再有下次,阿德也满口答应。

  没想到过了几天,又有更夸张的谣言传出来,小敏每每去找阿德对峙,阿德也是一幅“我就爱损人,你拿我怎么样”的神情,有时候阿德甚至会在小敏上课发言的时候公开呛声,或者不屑地说一声“”。类似行为造成的阴影在小敏的心头始终挥之不去,有怒无处发泄。

  宋健男说,像这样的案例其实远不止小敏一个,不少孩子在班级里遭到了排挤,或被人嫉妒而受到辱骂都曾向他进行求助。为什么孩子之间的纯真友谊变成了如今这样?“其实这跟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一定关系。在家里孩子永远是两个大人或者四个大人的焦点,而到了学校,老师不可能像家长一样时刻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一些孩子觉得自己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赞扬,或者明明成绩优异却被更多优秀的孩子埋没。

  有的家长喜欢添油加醋,每每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也会加重孩子心理的负担。久而久之,一些孩子就会出现攻击行为,对外他们会辱骂同学,甚至动手打同学和老师,对内则会做出一些伤害到他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不向家长寻求帮助,而是更愿意向一个陌生人倾诉呢?宋健男认为,正是因为许多家长经常不明就里就把孩子的非正常情绪跟学业混为一谈,所以才造成了孩子的“沉默”。“作为家长首先一定要理解孩子所处的环境,才能为下一步的沟通做好打算,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把情绪的发泄口对准家长,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疏通,而不要伤害自己和他人。

  别模糊,请发具体指令给孩子

  在理解了孩子之后,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凭口舌化解矛盾的好家长吗?

  在“智慧家长”的现场,我们还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家长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一个家长蒙上眼罩,另一名家长发口令指挥他绕过障碍。这个游戏很简单,很多孩子也常在学校里玩。

  “往前迈一小步,一小步就好!不然就要碰到地雷啦。”一名指挥的女家长声嘶力竭地朝同伴喊话,可负责行动的是一名男家长,步子一跨跨出去半米多,瞬间宣告了游戏失败。“我跟你说了一小步,你怎么还跨那么远。”比赛结束后,女家长不免责备了两句,而男家长却显得很委屈。

  发现问题了吗?为什么同样是一句“一小步”两名家长的感受却不一样呢?那么大人的一小步和孩子的一小步又会差多少呢?如果连大人之间都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孩子又怎么会理解你的标准呢?

  宋健男说,同理放在孩子身上,很多家长在批评和夸奖孩子的时候都是泛泛而“”、泛泛而“”,并不能真正起到督促孩子的效果。比如说,每天晚上9点孩子需要准时入睡,可他还没完成作业,有的家长就会骂:“快9点了,还不赶紧写作业睡觉。

  其实这是一句废话,就好像家长们常说“你要努力”和“其实你很聪明”一样,如果这时候家长给孩子下一个具体的指令,效果明显就不一样了:“现在距离9点还有一个小时,你还有数学和语文两门作业没完成,现在你需要各花25分钟的时间去做语文和数学,然后给自己留10分钟的时间做准备睡觉,可以吗?”有了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和善的语气,孩子自然也会更加愿意按照你说的去做。

  当然,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以及选择与孩子说话的时机。这些沟通的技巧学堂君将在5月11日“智慧家长”第四课上为大家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