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信群流行 最不受待见家长类型盘点

23.09.2015  11:09

  家长微信群长沙流行,利还是弊?

  家长忙活老师“爬楼”喊累 建议:立“群规”,“勿忘初心”回归教育交流本质

  “晚上11点,回复了家长群的最后一个问题,终于可以准备洗漱睡觉了。”这是长沙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李老师21日晚发的一条朋友圈动态,对于她来说,家长微信群便于布置作业和家长交流,却也徒增了不少工作量和烦恼。

  现在,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微信群或QQ群十分流行,在促进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负面效果也让家长和老师担忧。

  家长:想爱微信群不容易

  长沙市民苏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一开学就加入了班级家长微信群,班主任有些事务或提醒,会在群内公布。

  一开始苏女士觉得不错,但时间久了就觉得有点“烦躁”,同样的问题,不同家长会问很多遍。 “一天几百条信息,家长们有聊不完的话题、晒不完的照片,有时候老师在微信群布置什么作业,我要翻几十页才能找得到。”苏女士说。

  “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度关注,随时随地去问孩子的状况。”市民陈先生的小孩在开福区一所民办幼儿园上中班,他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家长在微信群里叮嘱老师照顾孩子的事项。由于刷屏太快,一些重要通知也看不到了。

  老师:我们也希望减减负

  “建微信群确实便于和家长交流,但无形之中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在长沙一所民办小学当班主任的李老师表示,老师对此疲于应付,深感负担加重。以她为例,每天早上5:40起床,6:20到校看学生跑操或早读,送孩子们去食堂吃饭。每天上课平均4节,每天备课三次、制作一到两个课件。午自习守候学生学习,课余观察学生动态,晚上7点教班干部总结一天的大小事务,每天发一条微信或若干照片和家长们分享,晚上微信群里家长有问题还得一一解答。

  李老师的同事蒋老师对此也深有感触,现在的家长很敏感,如果你表扬了一个孩子,另外一个孩子没得表扬,家长就会生意见。“我有次在微信群里晒了几个学生的优秀作文,结果有个家长问他自己的孩子作文也是优,为什么不晒。”■记者 贺卫玲

  建议

  可立“群规

  “微信群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如果合理利用,可以畅通老师、家长的交流渠道,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长沙市明德中学吴建华老师表示,微信群之所以变味,是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运行规则,作为建群的发起人,班主任或是家委会代表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群规”,让“失控”的微信群回归教育交流的本质。比如,可设定禁止工作日上班时间向老师发问、家长不得向老师发红包、任何人不得在群里或向其他群友发广告等规则,这些老师和家长可以一起探讨。

  链接

  微信群最不受待见家长类型

  工于心计型:老师的绝对“拥护者”,老师一发言,秒回:“老师您辛苦了”。还有些家长,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总在群里放烟雾弹说绝对不给孩子报辅导班,其实周末都在外面培训。

  晒孩狂魔型: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奖项、获得的荣誉等等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

  涉嫌炫富型:不是晒国外游就是晒孩子坐豪车的照片,兴致来了大手一挥发微信红包,而且数额不小。(-三湘都市报)